呂書練專欄:低民望當選,香港首位女特首要以柔情化戾氣

2017-04-05 06:50

? 人氣

2017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被視為是低民望下當選。(AP)

2017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被視為是低民望下當選。(AP)

香港終於出現了一位女特首!兩個多月前才宣布參選的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上周以777票在「小圈子選舉」中勝出,成為歷史上首位女性行政長官,也是香港開埠史上第一位女性出任最高級行政官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選前各種民調的綜合數字看,她是低民望當選(市民支持度比主要對手低逾十個百分點),這似乎不合情(民情),但在現行制度和撕裂社會下,看來是合理的結果,也可以說是預期的結果。

這場被形容比上届「乾淨」的特首選舉,由於三位候選人──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和前高等法院法官胡國興曾為官數十年,都經過嚴格的「品格審查」,熟悉選舉程序和政府運作,表現都「循規蹈矩」,從競選論壇上正面交手的言論,到傳媒披露出的「材料」,都沒有甚麼爆炸性,頂多是指女司長自視甚高,不好相處;而男司長hea做(即漫不經心),不跟隨團隊,之類瑣碎小事,可觀性不大。而前法官早被定性為陪跑,更無殺傷力。

2017香港特首選舉26日投票,林鄭月娥最被看好,但許多香港本土派民眾認為她是北京的傀儡,在會場內抗議(AP)
2017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當選,但許多香港本土派民眾認為她是北京的傀儡,在會場內抗議(AP)

然而,一直渴望有選票的香港人還是透過網上空間自由表達,包括散發一些互為矛盾的中央「欽點」傳聞,令這場似乎可預知結果的選舉仍予人想像的空間,以為可創造奇跡。正如以365票落敗的曾俊華在「敗選感言」中說:「今次這場選舉,我好像和全香港人一齊發了一個夢,直至今日,我們終於夢醒了。」

這是個很典型的「建制派」候選人的「感言」。跟希拉里2008年「退選」和去年「敗選」所表達的感言不同,她雖然呼籲支持者改為支持同黨的奧巴馬和鼓勵支持者放下歧見,給特朗普領導美國的機會,但兩次演講都充滿濃濃的感情,坦承對結果失望和感到痛苦,而且是「長時間的痛苦」,畢竟選戰長達一年半。

回頭看我們的曾俊華敗選演講,雖有近似的文字內容,但不太觸動人心。不是他不够真心,而是選舉制度的荒謬性早已存在,兩位熱門候選人根本就是制度的得益者,不到兩個半月輕描淡寫般的競選工程,「付出」實在有限。

2017香港特首選舉26日投票,候選人曾俊華(AP)
2017香港特首選舉中候選人曾俊華民望再高,都註定難以當選。(AP)

所以,除了反對派政客、激進網民有即時性的的例牌反應或反對外,一般市民只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主要是最具實力的兩位候選人都是所謂的「AO(政務官)精英」,思維模式相近,甚至連星座也相同(都是金牛座),有相當的同質性。廣義上來說,兩人更分別有其前上司曾蔭權、梁振英的影子。

林鄭被對手粉絲標籤為「梁振英2.0」,一方面是借此攻擊她上台之後會令社會繼續撕裂,不利於和解。另方面是,她在知悉梁振英不尋求連任的決定而「不能不重新考慮參選」時,自稱是「梁振英最緊密的合作伙伴」,公開為這位提名自己出任特區第二把手的前上司抱打不平,指「社會對他不太公道」。難免被人視為會延續梁振英路線。

而曾俊華又何嘗不是「曾蔭權2.0」──他在《競選宣言》中特別提及三十多年前在哈佛大學讀書時遇到前來進修的曾蔭權,並在他的鼓勵下返港加入政府。他也是曾蔭權的首位特首辦主任,並由曾蔭權提名出任財政司長。在上届特首選舉前,就有傳聞曾蔭權向中央推薦他出選,只是當時的中央官員屬意唐英年──他後因龐大的「住宅僭建」等醜聞而落選。

難怪林鄭在論壇上被問及兩人有什麼不同時,竟脫口而出:他是男人,我是女人。所以,對務實的港人來說,哪位勝出都無所謂。而比較起來,口齒伶俐又主管政務的林鄭顯然跟中央官員溝通較多較好,較獲信任而得到支持。

2017年中國「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登場,全國人大第12屆第5次會議,香港特首梁振英(AP)
香港人認為林鄭月娥有梁振英的影子;曾俊華又何當沒有曾蔭權的影子?圖為梁振英出席2017中國兩會。(AP)

因為在梁振英去年12月9日下午宣布「不尋求連任」後,無綫新聞傍晚即引述「北京權威消息」指出,主管港澳事務的官員表明不支持曾俊華參選行政長官選舉,並同時表達不支持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參選。可見,北京的意向早在曾俊華辭職前已很清楚。

北京過早表態在觀感上當然不好,但是否「干預」,則見仁見智。中央的理據是,它有權表達自己的意向和有遊說的權利,選委聽不聽則是他們的自由,因為投的是暗票。

香港的選舉和美國、台灣等地的選舉最大不同是,首先,它不是一人一票的普選,而只是1200位(本届是1194人)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選委可投票的「小圈子選舉」;其次,香港不是主權國家,根據基本法第第45條,香港特首是「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第43條則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照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

這樣,在民望如浮雲的情況下,中央的支持顯得相當重要。而中央對港政策轉趨強硬早在2014年6月10日國務院發表二萬三千字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已露端倪。該白皮書除了大篇幅介紹「一國兩制」制度背景,指要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外,還特別強調中央擁有香港「全面自治權」。兩個多月後,更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了2017年起香港特首普選辦法的所謂「8‧31方案」,也即佔中的直接誘因。

2017香港特首選舉26日投票,許多市民上街要求下屆特首應改為全民普選(AP)
香港特首選舉和台灣選舉大不相同,而是間接選舉,也被港人稱為「小圈圈選舉」,因此,選舉過程中不少市民上街要求下屆特首應改為全民普選(AP)

可以預見,香港未來五年的管治,北京會扮演更多角色;而香港回歸以來出現的經濟發展瓶頸和一系列民生問題,也令小小的香港日益依賴中央的政策支持,和在中港關係上幫助協調,所以,選一位得到中央支持的特首顯然更符合香港利益,正如首富選委李嘉誠所說:「民望固然重要,但於中央合作得好的問題都好緊要。」他更引用《女媧補天》神話來暗示投票取向,指很多事都是人為,相信撕裂及其他問題,都可以克服。

然而,必須承認,以往「守財奴」形象深入人心的曾俊華的競選工程的確做得不錯,其競選廣告主題也抓到香港問題的核心,平時口才笨拙的他在論壇上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但他過去幾年多項具爭議性議題如反國教、佔中、港獨等取態含糊而被左派批評迴避問題、政治上欠擔當;而他往年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也經常出現「估錯數」而遭泛民主派諷刺。更吊詭的是,聲稱all-in投票給曾俊華的泛民選委居然說,含淚投票給他,不等於完全支持他。

兩人的花名「薯片叔叔」和「奶媽」似乎象徵兩種不同的文化取向,前者令人聯想到美國快餐文化,後者則有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因素」影響益重的今天,「好媽媽」和「好妻子」林鄭月娥當選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於中央和市民來說,既然香港經歷了商人治港、公務員治港到專業人士治港等不同風格的管治和施政後,問題卻越來越多,撕裂日益嚴重,爭論吵鬧不休,何不試試「女人治港」呢?或許女性的柔軟和母性有助融化長期累積的戾氣呢!

*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