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塵埃中綻放的花朵:《1927民國之死》選摘(1)

2017-04-08 05:50

? 人氣

張幼儀在銀行界嶄露頭角,當然離不開她的四哥張公權的幫助。一九二零年代,作為現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群體,銀行家取代了過去「票號」老闆的地位。張公權是中國最早的銀行家之一,早年留學日本,入東京慶應大學,專攻貨幣銀行及政治經濟。一九一三年,張公權進入剛剛由大清銀行改組而成中國銀行,任上海分行副經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一六年,護國軍起,袁世凱政府命令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停止兌現存款。張公權認為,如果遵命而行,中國銀行將聲譽掃地,故抗命不從。不久,袁世凱憂憤而死,張公權不僅沒有受到中央政府的處分,反倒名聲大噪。

一九二六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蔣介石派人與張公權接洽,希望獲得貸款支持。張公權在孫傳芳的嚴密監督之下,冒險匯去三十萬元。一九二七年一、二月間,又先後借給國民革命軍一百二十萬元。蔣介石爲籠絡張公權,無所不用其極。

當一九二七年初張公權的母親去世時,剛剛佔領江南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突然出現在張家靈堂,進門之後居然倒頭就拜,仿佛死去的是自己的母親。蔣介石正是通過這一攻心戰術,感動了張公權,在其財政最困難的時候得到張公權的大力幫助。

然而,張公權很快發現,對金融家的態度,南京政府並不比北京政府更友好。蔣介石並不想建立一套現代金融體制,在蔣介石眼中,銀行只是他私人隨意提款的「錢袋子」。張公權幫助南京政府建立了中央銀行,但他哀嘆說:「軍人不明財政,而處處干涉財政,前途悲觀在此。」一九二八年九月,張公權與蔣介石就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問題發生公開爭執,蔣介石怒氣衝天,竟以將其投入監獄相威脅。

不過,幸虧還有上海租界,張公權和銀行家們可以在租界裡繼續其事業。後來,張公權和張君勱(嘉森)兄弟都曾在國民政府擔任過高官,但他們從未與蔣介石建立起良好的私人關係。國民黨的統治在中國大陸崩潰之後,張公權不願去台灣,先赴澳洲大學講學,又應邀到美國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講學,出版有《通貨膨脹的螺旋:一九三九至一九五零年在中國的經驗》等著作,闡述中國通貨膨脹的歷史背景,國民政府管理通貨膨脹的努力及其失敗之因。台灣方面將此書列為禁書。

張公權掌管中國銀行多年,參與制訂中央財政政策,卻兩袖清風、耿介清白。擔當國事,艱苦精勤、任勞任怨;事不可為,則斷然求去,無求於人。他晚年無力在美國購房,最後還是靠友人陳光甫、李銘的資助才得以安家。一九七九年夏,同樣旅居美國的近代史家郭廷以爲張公權之撰寫一生大事記。當年九月,郭廷以就因病去世,接著由郭廷以的學生姚崧齡撰寫該書。一九七九年,張公權以九十一嵗高齡在斯坦福大學醫院去世。張氏兄弟包括張幼儀以及他們龐大的家族,都沒有去蔣介石統治下的台灣,當然更不會留在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他們遠走歐美各國,總算免於遭受威權或極權政治的迫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