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封城、全國停擺」vs「分批感染、佛系防疫」歐洲防疫兩難:該「悶死」還是「拖死」病毒?

2020-03-17 14:00

? 人氣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

德國總理表示,2/3的人口將在今後兩三年內都被病毒感染。英國政府則被認為寄希望於「群體免疫」,首相還讓民眾做好「失去所愛之人」的準備。面對疫情,歐洲國家的防疫策略有著怎樣的特點?又面臨怎樣的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月底,義大利北部的疫情剛剛爆發時,德國的冠狀病毒研究領域權威專家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就說,病毒的擴散已經難以阻擋,按照傳染病傳播的自然規律,只有在2/3的人口都感染病痊愈後,才能依靠這部分人的自然免疫力有效阻止病毒繼續傳播。他強調,必須要採取堅決措施,讓人群分散在不同時間感染。許多其他德國流行病學家、病毒學家也持類似觀點。

到了上周初,基於這一論斷,德國政府的防疫「國策」也逐漸清晰:既然病毒擴散無法阻擋,那麼當前工作的重點就要轉移到盡可能拖延疫情的蔓延速度,從而避免患病高峰過早、過強,為醫療系統贏得充分準備的時間。

德國聯邦衛生部發布的一張動畫圖,很好地闡述了這一策略:在累計感染總人數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積極的防疫措施,盡可能讓人群在時間上分散感染,從而避免當前感染人數超出醫療系統所能承受的上限。

「悶死」策略面臨巨大的經濟社會代價

擔任上海市新冠疫情專家組組長的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上周就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科普文章中,指出目前大部分國家普遍都在採取這種模式。他認為,全國停擺、疫區封城、居民小區封鎖、經濟停滯兩個月等「悶死病毒」的強硬隔離措施,很難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全部照搬,「有幾個國家的經濟可以承受這樣的停擺呢?」

不過,即便在歐洲內部,各國的疫情防控模式在具體操作上也有顯著差別。撇開病例數已經在爆炸式增長的義大利和西班牙不談,以德國、奧地利為代表的部分國家推出了較為嚴格的社區隔離政策,關停大量公共場所,禁止集會,學校停課,僅保留開放食品超市、藥房、銀行等必要的公共設施,並削減公共交通行駛頻率,全力推廣在家上班,從而降低人員流動與接觸。在堅持「拖死病毒」的同時,也不放棄「悶死病毒」的希望。

而英國、瑞典等國,防控力度則要輕得多,截至3月16日仍然沒有推出大規模停課計劃。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在BBC節目中說,如果採取嚴厲的遏制措施,解除措施後恐怕會讓疫情出現反彈,所以英國的防疫目標是讓整體社會產生「群體免疫」。英國、瑞典甚至還放棄了對輕症患者進行病毒檢測,只是呼籲出現輕微感冒征狀的人自覺在家隔離。

僅靠「拖死」策略風險太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