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你知道末代皇帝溥儀,但可能不知道誰是奧拖-馮-哈布斯堡

2020-03-15 05:40

? 人氣

在隨後的東歐前共產國家民主化後,奧托也努力促成了歐洲共同體以及後來的歐盟的誕生。須知歐洲國家大部分都是民族國家,為單一民族主導,縱使有其他民族,也屬於少數。要將歐洲的多語言、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整合起來,奧托在這個議題上,顯然有著少有的背景。奧匈帝國與歐洲其它國家不同,沒有多數民族,治下包括了德語系的奧地利人、斯拉夫語系的傑克/斯拉夫契亞人與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波蘭人、烏拉語系的匈牙利人、拉丁語系的義大利人和羅馬尼亞人,以及突厥語系的土耳其人,包括了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在二十世紀末歐盟成立前,奧匈帝國可以說是歐洲二十世紀存在過最為多元化的國家。在多年前深知復辟無望後的奧托,把這一股遺憾都轉化為整合歐洲的原動力。1990年代,奧地利在加入歐盟的過程中,被迫刪除哈布斯堡法條中要求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放棄一切王室頭銜,否則禁止返國的條文,因為此條文違反歐盟對於所有國家公民一視同仁的人權規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奧托大部分的時候有著非常正面的形象,不過他也不是沒有引發爭議過。二戰剛結束後,他曾經以奧匈帝國皇儲身分,為數位歐洲人授予爵士頭銜,儘管當時他並沒有奧地利公民權,其皇儲身分也不被奧地利政府承認。2008年,奧托試圖為奧地利在二戰時的角色辯護,聲稱奧地利是納粹的第一個受害者,儘管當時奧地利有非常多的納粹黨支持者,並且在二戰中,許多奧地利人曾經在納粹德國軍隊服役,或者參與納粹的戰爭罪行。奧托也曾經多次稱讚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特別是西班牙在二戰時收留歐洲難民的歷史。

穿著傳統歐洲軍服的儀隊參加奧托的葬禮
穿著傳統歐洲軍服的儀隊參加奧托的葬禮(資料照,取自每日郵報)

2010年2月,與奧托結婚將近60年的原德國瑞吉納公主病逝,此後奧托就非常少公開露面,並且在次年的7月4日在德國家中,於睡眠中逝世,享年98歲,這位曾經長期是無國籍人士的奧托,在病逝時擁有奧地利、匈牙利、德國與克羅埃西亞四個國家的國籍。隨後在原奧匈帝國的領土的多個地方,舉行了長達13日的盛大紀念活動。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也分別致哀,尤其是曾經屬於奧匈帝國的國家。曾經多年將奧托拒於國門之外的奧地利政府,此時卻破天荒的允許哈布斯堡家族在維也納為他舉行皇室葬禮,並且封閉許市區多街道。奧托的遺體也轉移到帝國的原首都維也納,舉行盛大葬禮。許多各國政要、歐洲現任王室成員、前王室成員以及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參加了這場帝王級儀式。奧托的靈柩被覆蓋上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旗幟,並且由數千名穿著歐洲國家傳統軍服的儀隊跟隨以及街上無數人群的注目下,行進於維也納街頭,最後葬在幾乎已經快要滿了的原奧匈帝國的皇家陵墓。許多人認為這可能是這座城市最後一次舉行帝王級的葬禮。讓許多亞洲人恐怕覺得奇怪的,依照奧匈帝國的皇室傳統,奧托的心臟被從遺體摘除,並且另外安葬在匈牙利的一座大教堂,這項傳統象徵著奧匈帝國二元分治的帝國制度。

維也納原奧匈帝國皇宮
維也納原奧匈帝國皇宮(資料照,張亞倫攝)

不過許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在奧托逝世的一個月前,奧地利政府低調的廢除了哈布斯堡法條裏面非常不合時宜,禁止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擔任奧地利總統的條文。這也意味著,儘管奧匈帝國已經融入歷史洪流,一去不復返,儘管奧托也已結束他傳奇的一生,這項法律上的改變,代表未來某日,可能再次有哈布斯堡家族成員,經由選舉,成為奧地利的國家領袖。

*作者幼年移民美國,歷史系碩士,曾經在美軍服役,現為美國政府文職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