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亞洲雁行經濟中的「臺灣悲喜劇」

2014-10-15 05:32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7月訪韓國,與韓國總統朴槿惠(右)宣布年底前完成中韓FTA洽商,台灣經濟將因此受到重擊。(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7月訪韓國,與韓國總統朴槿惠(右)宣布年底前完成中韓FTA洽商,台灣經濟將因此受到重擊。(美聯社)

中國與南韓預定在11月,最遲在年底之前,完成談判並簽署「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中韓FTA的提前落實生效,對於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能否生效實施,均猶懸掛未定之天,甚至必然遙遙無期的臺灣而言,不啻會是一記極其沉重的直下大棒喝,也可能會為此變成,1970年代亞洲雁行經濟崛興並高翔全球市場以來,讓80年代的「臺灣喜劇」(臺灣奇蹟經濟),遽然幻變成為未來「臺灣悲劇」的重要轉折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韓FTA 立即撞擊臺灣經濟社會

中韓FTA的實化與生效施行,立即會對臺灣經濟社會發生重大撞擊作用的,至少有兩大嚴厲負效應,會馬上纏繞於臺灣的身與心:一是主觀心理上,更進一步挫敗臺灣是社會的「自信心」與「願景能力」,乃至「敗韓心理」及「再也追趕不上南韓」的對南韓怯戰心理,將更趨濃烈,社會挫傷感也將更形惡劣;二是客觀實現上,因為中韓FTA的生效施行,將使臺灣立即失去一個過去30年賴以保本存續的首要「練兵場」,對於臺灣經濟「持續全球化」的動能蓄積,以及台商在中國大陸的休息蓄勢、等待再發之機遇,都將因此而頓然化無。

至於更長期的撞擊效應,最起碼必然會讓臺灣經濟社會更加從亞太區域經濟被邊緣化,甚至於從全球市場上更加被邊緣化。

永遠都在競爭登山攀嶺的台韓「兄弟之邦」

自從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臺韓之間就一直是世界經濟場域中,最相稱頭對比的「永遠都在競爭登山攀嶺的兄弟之邦」,臺韓兩個經濟社會,都同樣擁有「除了領頭雁日本之外,都必須要能領先於亞洲其他國家」的雄心壯志。

事實上,就在1945年,臺灣平均每人所得42美元,南韓45美元,兩個國家的基本態勢,可謂都是處在國際競爭大賽局之中的「相同起跑點上」。但是,在客觀現實上,由於受累於南北韓戰爭,自從韓戰後的1960年代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臺灣經濟成長表現,一直都保持三倍績效領先於南韓的恆常態勢。

挫敗臺灣的「追比趕超」氣勢與努力

發展步調相對落後的南韓,自1960年代中,朴正熙總統掌政時期,即積極改弦易轍,轉為採行「追比趕超」策略,以其艱苦耐勞、堅定不易的氣勢與努力,從跟追臺灣,並肩平比臺灣,到趕上臺灣,並在2003年實現超越臺灣;尤其是在40年之後的今天,朴正熙女兒,留學過臺灣的朴槿惠總統,則更在超越臺灣之後,進一步已捨棄臺灣做為競爭標的,轉向改為針對日本採取同樣「追比趕超」的新氣勢與新努力,逕行直接追趕日本,並已然在若干產業經濟部門,如面板、運資通訊、鋼鐵、造船等領域,實質超越了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