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強求共識 是振興臺灣的還魂丹抑或穿腸毒?

2014-08-21 08:28

? 人氣

任何事都要強求共識,反而讓台灣動彈不得。圖為今年7月為了追求對外經貿政策共識而召開的經貿國是會議。(資料照片,宋小海攝)

任何事都要強求共識,反而讓台灣動彈不得。圖為今年7月為了追求對外經貿政策共識而召開的經貿國是會議。(資料照片,宋小海攝)

謀共識,儘量多對話多溝通協調多忍讓,是今天臺灣普及深入各種場域角落的一般化民粹意識型態。以為祇要謀取全民共識,就可以讓臺灣社會靜彼此之心、集眾人之志,平和聚氣地找到出路及未來前行方向,振興臺灣經濟社會於「鬱悶」與「困頓」,一起攻進全球化大市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硬拗用強的「共識」 禍害臺灣於頹退沉淪

一切看起來,似乎祇要有了共識,無論其為國家主權共識、社會前瞻願景共識、治國意識型態共識、全球化施政共識、兩岸「九二共識」「臺灣共識」,則臺灣就會馬上好起來,馬上飛黃騰達起來、可以振興經濟突破滯悶窘境,可以有效搞定兩岸和諧關係,邁步全球,可以再度擁抱全世界市場,齊力贏取所有競爭與挑戰。

「共識」,幾乎已經被視為是今天臺灣社會最珍貴的「世寶」,以至整個社會再振作、再復興的一帖還魂丹。

然而,究諸底蘊真實,傾全社會之力,硬拗用強而勉力於「共識」的追求,正是過去二十多年來,禍害臺灣精神能力,使之瀕臨於頹退沉淪,甚至逼近於存亡滅絕的一劑穿腸毒!

越多對話溝通 引申越多戰線與戰場

因為今天,祇要一談到應該如何促進社會「共識」之達成,唾手可得且最常見的「專家」解決策略建議,就是增加「說明」、「溝通」、「對話」、「妥協」與「調適」,認為祇要作好這些程序工作,則「彼此諒解」與「共識」,就可以快速取得。

殊不知,在諸多經驗實證,以至於現實情境的發展過程之中,通常會引申出來的真實狀況,往往就是「越多社會對話,引來越多對立衝突」,「越多溝通,引申出來越多戰線與戰場」,而且更會是「越多協調,所終極能夠得到的多邊歧見,卻也可能越深、越多、越複雜」。

強求共識 正是複雜化問題的製造者

換句話說,在諸多歷史驗證以及最可能發生於現實事件之中的殘酷事實是,「言多必失」,乃至於「話多,則治絲益棼效應,就會更加嚴重」;許多大家所最以為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千金要方,事實上反而更可能成為複雜化問題的製造者,把「沒事」與「小事」,又通通都銃成了更令人頭痛的「大事」。

馬英九主政六年多以來,無論是黨內的溝通協調,亦或是與反對黨派的溝通協調,尤其是與蔡英文陣營及其外圍組織的對話妥協,其結果及其無盡的負向後效,更是史蹟斑斑,歷歷皆可考。

竟向絕對劣勢與絕對少數乞求「共識」?

在一個優劣勢完全不成比例或結構份額絕對懸殊的情境態勢中,竟然有人會像馬英九一樣,舉世無雙地,挾其絕對優勢與絕對大多數的地位,而卑躬屈膝、低聲下氣地,向劣勢方與絕對少數方發聲要求,願意與其達成「共識」,俾能好讓治國政事,得以無障礙遂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