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台灣頭的假多頭

2014-08-10 09:57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要先釐清的,是世界上確實不乏都市型的行政區,轄區不相連的例子。比如常被台僑戲稱為「德國基隆」的布萊梅邦,因為沿襲第二帝國前的城邦疆域,所以整個邦除了「布萊梅市區」外,尚包括60公里外不相連的「布萊梅港」;莫斯科的綠城區距離莫斯科市37公里,原本是附屬於首都的最高機密「蘇聯矽谷」;東京都做為日本首都,多年來則管理著上千公里外罕有人煙的小島~當然,沒有人會認為1880年後這些小島就「進入首都圈」。

像上一段這樣有幾塊「飛地」,跟「跨域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跨域治理」所指的,是行政機關跨越轄區界限的整合性治理行為,比如說共管河流、共治大眾運輸。羅智強究竟是不了解?還是另作新解?如果是不了解,明明國內主導相關研究的,大多是國民黨智庫的公共行政學者,從相同體系出來的羅智強,以前到底在都在幹嘛?而如果羅智強要另作新解,則他或許根本沒搞懂為什麼「舊解」才是都會治理的正辦。   

我國現行未設更下層地方自治團體的五都,龐大臃腫世所罕見,這是因為只求快速合併升格,卻未考慮都會區形態的地方自治團體,根本不存在於我國地方政府體制樣態裡。不管「北基合併」或是「北北基合併」,都會讓現行地方制度法中政務官不足的現象,更為惡化;讓議員不足以充足代表的「民主赤字」,病入膏肓;把我國特有的里長制度解釋為區民代表,或為「民主赤字」一解,但這一樣得要大幅修法。理當能解決問題的「區自治」呢?不如問那一開始幹嘛要亂併?

都市不可能無限擴張,地方政府轄區也不可能無限擴大。北北基合併,與桃園和宜蘭的邊界,一樣要處理共通的問題。要處理各式各樣跨行政區的治理課題,合併絕非解答,創設不同黨派主政也能穩定運作的常設跨域治理機制才是。羅智強不主張簽署行政政契約、開辦合營企業或創立常設的跨域治理機關,卻獨鍾於合併出超大型行政區,那麼先公開自己對制度改革的主張(以羅智強的身份,更該去跟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遊說),才是負責任的作法。

另一方面,基隆面臨的挑戰,與台北市合併就能解決嗎?港口城市基隆曾被視為台北之後島嶼上最富裕的都市,而人們也習於將基隆的衰敗與基隆港沒落混為一談。但仔細推敲,則會發現基隆經濟社會環境的下坡,始於高速公路通車後,帶走了大批港口產生的殷實階層,而為數眾多的基隆富豪,也將再投資的重心轉向台北縣市;然後曾經充滿活力的基隆腹地,隨著礦業一同消逝;基隆的海洋經濟,在缺乏足夠投資下,則始終停留在港口市況的維持而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