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公費醫師,你們不必再自卑

2017-03-15 06:00

? 人氣

末代的公費醫師,不能挑選也不能走,就像坐一場長達四年的牢獄,除了沒有活生生的鐵籠之外,一切最廉價的待遇及最飽滿的工作量,都只能活生生的吞下去。(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末代的公費醫師,不能挑選也不能走,就像坐一場長達四年的牢獄,除了沒有活生生的鐵籠之外,一切最廉價的待遇及最飽滿的工作量,都只能活生生的吞下去。(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我是一名醫學生,去年初,在醫學生聯合會一群幹部的起鬨下,我們舉辦了一場給高中生的生涯講座。當時只是想找幾位公費醫師回來介紹公費制度,沒想到還沒找到講師,卻接到了幾通聲淚俱下的哭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末代的公費醫師,生活真的很慘烈。他們在即將分發訓練科別的前三個月,才能得知明年的缺額跟地點。因為每一個缺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總會有人被迫選到不想去的科別,或是離開襁褓中的小孩去到數百公里的小村。他們一定得來,不能挑選也不能走,就像坐一場長達四年的牢獄,除了沒有活生生的鐵籠之外,一切最廉價的待遇及最飽滿的工作量,都只能活生生的吞下去。

我自己也來到偏鄉地區了一個禮拜,那是花蓮縣玉里鎮,一個台灣最偏遠的小鎮。當時,我只是打第一通電話過去給衛生所主任,隔天,主任就排出了完整的課程,連同住宿及交通都安排好,就為歡迎我們到來。他們對你的重視,讓課程安排精緻到每一分鐘。那邊,我們遇到一位中醫師,也是現在一位公費生的爸爸 - 張棟攣中醫師,他壓根就沒有想到會到玉里服務,但在一次偶然來去後,當地居民卻寄信、致電甚至搭六個小時火車親自到新竹拜託中醫師留下,醫師一呆,就呆了超過三十年,卻是想走也走不開了。

我們在這裡遇見了十數位醫師,有致力改善偏鄉的醫師,也有過來渡假的的醫師,也有沒辦法離開的醫師,也有毫無準備就到來偏鄉的醫師。

但真正留下來的人卻是少數。

家庭,以及晉升機會,是兩大最重要的推手。醫師可能被迫離開家庭,即使另一半願意來也沒有工作,小孩子長大更是沒得教育,勢必得要回到都市。醫師總希望來到偏鄉後能繼續專業發展,但要回到大醫院,卻要克服文化、知識與人脈上重重的障礙。

WHO於2011年針對如何增加鄉醫療人員的留任率,提出16條建議,包括教育、經濟、晉升及基礎建設等面向。我們可以知道:提供好的、安全的工作環境是重要的,提供晉升機會是重要的,促進專業交流是重要的。然而,衛福部為了把人留下來,而設定的種種限制,如限制次專科及進修等,反倒恰恰好趕跑了有能力離開的人。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衛呼籲早期診斷和治療(WHO)
WHO於2011年針對如何增加鄉醫療人員的留任率,提出16條建議,包括教育、經濟、晉升及基礎建設等面向。(資料照,WHO)

過去,公費醫師會一步步落入這麼的狀況會這麼慘,可以歸納幾個原因:

第一:衛福部得單方面改變制度,制度每年改變,經驗沒辦法累積,等到面對問題時,已經來不及做什麼了。第二:公費醫師之間並沒有足夠的聯繫,即使願意解決問題,也容易被個別擊破。

這樣的制度,完全撕裂了一個人規劃自己人生、乃至於追尋夢想的機會。我開始想,我如果能夠改善這個制度,將能夠影響五年五百個人生,更可能改善偏鄉醫療的面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