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觀點:不要讓靈魂在黑暗的角落獨自掙扎

2014-05-22 16:08

? 人氣

北捷發生隨機殺人事件後,民眾22日到車站送花。(余志偉攝)

北捷發生隨機殺人事件後,民眾22日到車站送花。(余志偉攝)

臺北捷運長期以來被視為台灣社會的一扇美好窗口,車廂潔淨、車站有序,搭手扶梯時人人自動將左側讓出,極少看到佔用博愛座的狀況…在這樣的地方發生了多人傷亡的砍殺事件,對比之下,格外令人震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非為情、非為錢、非為仇,在大庭廣眾間任意揮刀,這當然是極其不正常的行為,也必然是個案,不應該被擴大、誇大解釋。不過,從社會面來看這樁悲劇,畢竟還是提醒了我們──在「小確幸」之下,總是潛藏著破壞性的力量,「小確幸」其實沒有哪麼容易維持。

台灣這個社會,還有太多太多生活細節需要用心改善,而且不斷的變化也會不斷帶來新的問題與危機,學校的運作與功能就是愈來愈明顯的例子。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愈來愈長,就學時間佔他人生的比例愈來愈高,然而學校該如何影響學生行為,進而協助學生人格與性格的成長,卻沒有新的答案、新的做法,只有新的困惑。

尤其是大學,究竟要用對待獨立個體的態度對待學生,還是應該提供更貼近的生活規範?目前的情況,看起來是兩頭落空,願意自由獨立追求知識與成長的學生,感覺校園中沒有足夠的空間;相對地,無法順利適應集體生活的學生,也得不到足夠的社會化協助。

另一個關鍵的例子,是家庭,家庭結構與功能大幅改變,親子關係快速從上對下的威權模式轉為平行對待,在這過程中,孩子完整成長所需的元素,出現了許多扣搭不上的環節,然而同時大家基本上仍然尊重家庭的自主性,將孩子成長的問題與困擾,持續視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外在協助很難有著力點。

學校和家庭兩頭失落了該有的警覺和及時介入,釀造了龐大的悲劇,如此極端的事件不會經常發生,但一定有許多沒有那麼極端的成長問題,存在於台灣社會的每個角落,我們有辦法看到這些問題、這些人,找出方法來讓他們走離開具高度破壞力的狀態,開啟人生更開闊、更安全的局面嗎?

這不是政府或甚麼組織能承擔的責任,只能依賴大眾的危機警覺,多觀察多關心,不要讓任何一個孩子留在靈魂的黑暗處獨自掙扎。

*作者為知名作家,廣播主持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