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系列(7)張娟芬:如果憤怒可以發電

2014-05-11 10:00

? 人氣

如果憤怒能發電,台電公司不必核四大概就電力破表了。(怪獸電力公司劇照)

如果憤怒能發電,台電公司不必核四大概就電力破表了。(怪獸電力公司劇照)

在動畫《怪獸電力公司》裡面,小孩的尖叫聲可以發電,所以怪獸們一天到晚躲在櫥櫃裡嚇小孩。如果憤怒也可以發電的話,台灣現在備用電量一定已經破表,不管核幾,都可以停機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馬政府的所有作為受到民眾唾棄之後,法務部銜命殺人。各界事前一再奔走發言,提醒羅瑩雪不要貿然執行杜氏兄弟,因為該案證據薄弱,案情可疑;中國公安偵查,台灣法官審判。結果呢,羅瑩雪「撿來撿去撿到一個賣龍眼的」,還是簽了杜氏兄弟的死刑令。

殺了人,挨了罵,法務部索性豁出去了,發新聞稿謊說該案在台灣「扣得多項證物」,不是僅憑中國公安的筆錄。這麼拙劣的謊言,真是對全民的公然侮辱,因為杜氏兄弟的確定判決清楚載明,「所扣得物品均與本案無關」。

風傳媒披露,羅瑩雪執行死刑之前,對立委尤美女說:「反正我在任何時間執行死刑,都會被做文章!」羅瑩雪的無心之語,道盡了馬政府現在的心態:「死豬不怕開水燙」是也。在天下圍攻的絕境裡,他們忽然長出了對抗全台灣民眾的勇氣。

在政府正當性破產的此刻,死刑議題出現了新的思考框架。稍稍回顧一下近年的死刑爭議,便可以看出當今的局面有何新意。2010年,立委吳育昇強力質詢、法務部長王清峰表示任內不會執行死刑,引爆了死刑議題。從二月到六月,在主要平面媒體上共有424則新聞,我在《殺戮的艱難》書中,分析了這些報導所使用的新聞框架。

當時,平面媒體主要用「政治框架」、「民意框架」、「重大犯罪框架」來理解死刑問題。「政治框架」是衡量評估相關政治人物的表現,與「民意框架」幾乎重疊,都認為民意既然支持死刑,法務部長就應該執行。「重大犯罪框架」則引用殘忍的殺人案例,來論證死刑的必要。「政治框架」裡多少還有一點檢驗政府施政的意味,但到了「重大犯罪框架」裡,便充滿對政府的無條件信賴,政府成為正義的化身,把禽獸一般的犯人殺死,以保護善良百姓。

當誤判的新聞出現時,媒體卻絕口不提死刑。江國慶被冤枉誤殺的消息就是那時候出現的,監察院發佈調查報告,批評國防部「如強盜明火執杖,擄人父兄妻兒」。在那六個月的死刑新聞裡,「司法失靈框架」完全缺席,媒體都假設了司法是全能的,而像江國慶這樣的反例,就被切割處理,好像那跟死刑無關。

然而這樣的慣性,在這一次的死刑執行裡被鬆動了。許多人得知杜氏兄弟案以後,覺得驚訝,也覺得離譜,因為中國公安的辦案水準,我們實在無法信任。可是杜氏兄弟案當然不僅僅是中國因素作祟的問題而以;台灣的法院審理時,竟然也認為,這樣就可以判死刑了。除了一審的台南地院勇敢地判無罪以外,後面全都判死刑。這樣說來,台灣法院有比中國公安好到哪裡去嗎?支持死刑的人總是說,「幾十個法官都判死刑怎麼會出錯」;就、是、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