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二二八事件後,蔣介石同意中美「共管臺灣」嗎?

2017-02-26 07:10

? 人氣

1996年,臺灣人民通過總統和立法院直選「借殼上市」,實質上與美國「共管臺灣」,而在國防和外交上還不能完全獨立,這恐怕是臺灣人民為了安全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資料照)

1996年,臺灣人民通過總統和立法院直選「借殼上市」,實質上與美國「共管臺灣」,而在國防和外交上還不能完全獨立,這恐怕是臺灣人民為了安全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資料照)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不久,基於臺灣法律地位尚未經對日和約確定,美國向蔣介石提議,通過設立經濟特區,美國與中華民國共同管理臺灣幾年,而蔣介石竟然口頭上同意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47年3月3日,美國駐臺總領事布雷克和副領事葛超智就已經向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司徒雷登提出:「經過深思熟慮,領事館認為唯一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是美國本身或美國代表聯合國立即干預,以防止迫在眉睫的國軍部隊草菅人命的災難性屠殺。美國在臺灣的聲望高,臺灣人殷切期望美國能在南京代表他們說話和在本島直接干預。臺灣人相信聯合國對這裡干涉正當,因為目前日本在法律上還擁有臺灣主權。... 中國可以放心,由聯合國組織及中國代表參與的臨時政府,將會在臺灣重新回歸一個負責任的、臺灣人有很大份額的中國當局時終止。臺灣人認為聯合國控制將主要由美國負責,他們經常表達獲民主政治培訓的願望,並期望臺灣人組成臺灣政府及在中央政府中代表臺灣利益。不然,臺灣可能陷入內戰。」

3月6日,司徒雷登找蔣介石報告因局勢嚴重,布雷克總領事急電要求派飛機接美國眷屬離臺,蔣介石在當天日記中寫「美國人員浮躁輕薄,好為反動派利用,使中國增加困難與恥辱,悲痛之極。」不過,蔣立即電告臺灣行政長官陳儀「此必反動份子在外國領館製造恐怖所演成,近情為何,盼立復。」3月9日,蔣派國防部長白崇禧赴臺灣宣慰,同時命令陳儀「對美領事,務確實聯繫,勿生惡感。」

3月27日晚,臺灣局勢初步安定後,根據駐臺領事館的建議,司徒雷登大使找蔣介石商談,由於臺灣迫切需要更好和更廉潔的政府,建議可將臺灣設為特別經濟區,雇用大量美國技術顧問來協助開發臺灣經濟資源。這將需要島民的衷心合作;並且臺灣的出口利潤可被用於償還或保證任何未來的美國貸款。會後,司徒雷登向國務卿馬歇爾匯報說,蔣委員長強調他贊同這項建議,並要求大使著手擬訂具體方案。然而,蔣介石卻在當天日記中寫「彼對臺灣與瓊州之經濟則特重視。甚欲余聘美國人為顧問,並乘此臺灣變亂之時有所染指乎。」可見,蔣心中對司徒雷登的提議抱着懷疑態度。

 

馬歇爾、蔣宋美齡、蔣中正攝於1945年12月22日(美聯社)
圖為馬歇爾(左一)、蔣宋美齡、蔣中正合影。(美聯社)

國務卿馬歇爾和副國務卿艾奇遜討論了司徒雷登的提議,艾奇遜認為對臺灣經濟發展的援助似乎聽起來很合理,但是,在沒有合理的支持信貸的前景下,他質疑派遣技術顧問的可行性。不過,他們仍然決定在美國政府內部開始可行性的研究。

4月18日,司徒雷登又去找蔣介石,向他提交了一份由美國駐臺副領事葛超智起草的備忘錄,從美國角度概述了二二八事件,並提供了可能改善局勢的建議,蔣介石表示他將親自閱讀中文文本。該備忘錄提出「臺灣應該為中國賺取外國信貸。它作為一個特殊工業化和技術發達的省應該與經濟困難的大陸脫鈎。… 為了鼓勵和確保全心全意的努力,必須允許臺灣-中國人在各級政府中佔有更大的份額。人員和行政結構的改革必須徹底;我們認為,半吊子措施和姑息只會導致將來更大的對省政府腐敗、低效和專制的抗議。臺灣可以通過迅速和根本的改革恢復到以前高水平的政治效忠和經濟生產」。在美國壓力下,蔣介石改變原先支持陳儀的立場,於4月22日任命前駐美大使魏道明出任臺灣省主席,並根據司徒雷登備忘錄建議,著手各項改革。二二八事件後中華民國政府的初步改革,既是為了安撫當地民眾,也是為了回應美國的干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