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海軍本省受難者的國家認同

2020-01-26 07:20

? 人氣

戰後台灣人參加海軍的動機,當然不會是單純只把海軍當成避風港看待。台灣人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際加入帝國海軍,是為了貫徹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黃種人民族意識。等到台灣光復後,加入中國海軍的本省人當中自然也有許多是懷抱「振興中華」的民族情節。外號「大風將軍」的首任本省籍海軍二級上將郭宗清,就是一位日據時代就投入抗日運動的「祖國派」青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44年4月,在台北州立台北第二中學校就讀的郭宗清,因為與同學陳炳基、唐志堂、黃雨生還有台北工業學校劉英昌等憤怒青年參加了「祖國派」女醫師謝娥領導的抗日運動被捕。擁有這段特殊經歷的郭宗清,會在戰後選擇報考海軍官校第39年班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無論是日據時代的海軍志願兵還是抗日青年,此刻都希望為建設一支強大的中國海軍努力。

在桂永清的庇護下,吳振武得以逃脫「二二八事件」後來自於陳儀的追捕,對於許多台籍政治犯而言,被外省海軍受難者視為惡魔的桂永清反而成了人權天使。(許劍虹提供)
在桂永清的庇護下,吳振武得以逃脫「二二八事件」後來自於陳儀的追捕,對於許多台籍政治犯而言,被外省海軍受難者視為惡魔的桂永清反而成了人權天使。(作者許劍虹提供)

轉向認同紅色祖國的台籍海軍

只是抗戰勝利後的國民政府,無論在大陸還是台灣都沒有給老百姓留下太好的印象。滿洲國、汪政權與台籍海軍人才都是桂永清將軍積極延攬的對象,但這三類人在經歷過對日抗戰的國府海軍將士眼中都被視為「漢奸」看待,難免遭受到歧視還有差別待遇。尤其是「二二八事件」的爆發,更讓包括郭宗清在內的台籍海軍人才對國民政府產生質疑。

但是對國民政府產生質疑,卻不盡然導致滿洲國、汪政權與台籍海軍人才轉而支持台獨。當時的台籍海軍官兵與滿洲國江上軍或者汪政權海軍出身的外省籍將士一樣,雖然未必有什麼抗日意識,但是卻都有難以撼動的大中華國族認同。就算是厭惡國民政府,也還有以推翻國民政府為宗旨的中國共產黨可以依靠,根本沒有追求分離主義的必要。

郭宗清的好朋友陳炳基,就在台灣光復初期投身共產黨的地下運動,並因此於1948年潛逃中國大陸。到了共產黨勝利在望的1949年,更是不缺乏李世甲與桂永清招募來的台籍海軍人才隨他們的戰友一同「起義」,投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懷抱。比如1949年2月12日爆發的海軍第一起黃安號海防艦叛變事件,就不缺乏本省籍充員戰士的參與。

海軍官校39年班畢業的郭宗清,雖然不是白色恐怖受害者,也不曾公然擁護過「紅色祖國」,卻與台籍中共老幹部陳炳基關係親如兄弟。(許劍虹提供)
海軍官校39年班畢業的郭宗清,雖然不是白色恐怖受害者,也不曾公然擁護過「紅色祖國」,卻與台籍中共老幹部陳炳基關係親如兄弟。(作者許劍虹提供)

緊跟在黃安號之後叛變的掃201掃雷艦上,由中共地下黨員輪機兵李雲修發展出的16名變節官兵中,居然就有高達五名台灣人參與。可見台籍海軍人才對共產黨的認同度,在1949年國軍兵敗如山倒的那一刻是相當高的。畢竟主張台灣獨立的思想,在過去日本殖民統治的時代也曾經被打壓。接受日本帝國海軍教育的台籍軍人,更是將其視為大逆不道的叛國思想。

儘管過去日據時代的教育,也告訴他們要反對共產主義,但是日本終究已經戰敗,台灣也已經回歸中國。對於這些接受武士道薰陶的台籍精英而言,稱職的軍人必須要效忠自己的國家。既然中國即將要落入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那麼效忠中國共產黨當然也就沒有問題。更何況蘇聯直到1945年8月才對日本宣戰,在此之前台籍軍人接受的反美英教育其實是遠比反共抗俄教育還要徹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