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觀點:英國脫離歐盟時間將近 倫敦金融地位何去何從?

2020-01-20 06:20

? 人氣

就業務種類看,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或倫敦國際金融期貨和期權交易所(LIFFE)等,皆居世界領導地位;就指標性金融工具而言,以國際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利率指標LIBOR為例,據估計以此利率為計價標準的全球金融交易總額即達370兆美元的規模,倫敦資本市場業務型態和金融監理制度,常成為其他金融中心的仿效對象,也使得倫敦在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的訂定上居於優勢地位,英國以至於西歐國家得以主導資本市場的發展,進而獲得龐大利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金融中心吸引了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在狹小的倫敦金融圈聘雇了約33萬金融菁英(2016年統計),運用不同的避險工具,在指定的時點籌集龐大的金錢,量身訂做各種不同特性或風險等級的資金,不但滿足來自世界各地借款人的各類資金需求,同時達到來自全球金融機構對不同風險等級資產的投資目的。

單筆金額在數億甚至百億美元以上的資本市場交易,包括國際聯貸案或為避險目的所做的衍生性金融交易所繳交的印花稅,或企業盈餘所需繳交的公司稅或聘雇人員的所得稅以及周邊業務,如餐廳、旅館、音樂娛樂等所產生的就業機會,每年為英國帶來巨大利益。

擬簽訂「業務對等」或「自由貿易協定」

為維護脫歐後英國和歐盟的利益,前英國首相Theresa May於2017年5月去函歐盟,申請啟動脫歐程序(Article 50)的信函中即特別強調:希望脫歐後的英國和歐洲仍能維持最強的特殊夥伴關係,以共同維續英歐間經濟與安全的合作,此一不得不為的合作關係,實為英國和歐盟後續談判的重要考慮因素。

英國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AP)
英國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在申請脫歐程序中,強調仍希望脫歐後的英國和歐洲能維持特殊的夥伴關係。(資料照,AP)

英歐深知在金融市場繼續合作的重要,希望脫歐後的英歐關係能基於互惠互補的原則,允許英國和歐洲國家的銀行仍能繼續在雙方國境內進行各類金融活動,而以相互認可的業務對等原則進行協商。

雖然擬定中的英歐間金融「業務對等」協議,將因雙方不再有相同的金融監理基礎,英國將不能繼續在無差別限制下,在歐盟單一市場內進行金融行銷或提供金融服務。但以金融業務特性看,未來英歐間的金融「業務對等」協議,應以國際資本市場業務或批發性金融業務為主體。攸關一般大眾權益的零售性或個人消費性金融業務,包括個人存款業務或個人財富管理的行銷等業務,恐將遭到相當程度的限制。

台系銀行審慎思考歐洲業務策略

台系銀行在倫敦設有分行共5家,主要以參加國際聯貸或短、中期債券投資為主要資產配置項目。涵蓋市場範圍除歐盟地區外,尚包括非洲、中東或中東歐地區。因脫歐後的倫敦分行也將失去對歐盟所有國家辦理融資的權利,研議中的英歐金融「業務對等」關係,是否將包括在英國註冊的外國銀行,應為未來觀察的重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