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選舉結果表現選民程度,真正民主要靠腳來決定

2020-01-15 06:40

? 人氣

2020年大選投票率高達75%,顯示多數台灣民衆透過選舉發出自己的聲音。選舉結果充分反應民意,但是民意不代表民主,也不代表人民願意把自己前途托付給執政者。(資料照,簡必丞攝)

2020年大選投票率高達75%,顯示多數台灣民衆透過選舉發出自己的聲音。選舉結果充分反應民意,但是民意不代表民主,也不代表人民願意把自己前途托付給執政者。(資料照,簡必丞攝)

2020年選舉落幕,幾家歡樂幾家愁。75%的投票率,顯示多數台灣民衆透過選舉發出自己的聲音。選舉結果當然充分的反應了民意,但是民意不代表民主,只能表現選民的程度,也不能顯示人民把自己前途,托付給執政者的意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主顧名思義是把自己的權益,托付給當選人管理,優化地方自治及國際關係。簡單的說就是民有、民治及民享。選舉結果,可以反應民治,但是如果當選人只顧執政團體私利,及特定群體的主張,則民有、民享都沒有實現。選舉只能決定誰來管理,民主的精髓的民有及民享不能從選舉中體現。

真正的民主及國家發展,要由人民的腳來決定。

蔡英文(右)以超高票數連任,國際環境創造了不少助力。(林瑞慶攝)
總統大選高達75%的投票率,顯示多數台灣民衆透過選舉發出自己的聲音,但不能顯示人民把自己前途,托付給執政者的意願。(資料照,林瑞慶攝)

選舉向來是富人的游戲

哈佛教授勞倫斯•雷席格在他的TED演講中,引用香港行政長官的間接選舉制度,從1,200名的選舉委員會推薦的特首候選人中,選出700萬香港民衆的特首,實際上選舉結果落在0.02%的選舉人身上。

接著他指出美國雖然總統直接民選,但經由層層預選推出各黨派候選人,在預選中就已經決定那些人可以當選,預選制度與香港間接選舉並無差異。他說從前威廉• 特威德(William Tweed)說過:「誰選上民代都沒有關係,只要能主導候選提名就好。」現代選舉其實就是特威德主義(Tweedism)的翻版。

20200111-「2020年總統、副總統暨立委選舉」上午登場,圖為民眾前往投票一景。(蘇仲泓攝)
哈佛教授勞倫斯•雷席格指出,香港行政長官的間接選舉制度下的選舉,實際選舉結果落在0.02%的選舉人身上。(資料照,蘇仲泓攝)

1851年威廉• 特威德當選紐約市議員,他把慈善團體坦慕尼協會轉換成民主黨的政治機器,成爲該機構的主導者。他利用控制紐約市政府工作機會換取選票,並用政府合同進行「權錢交易」。在1860-1870年期間操縱紐約州和紐約市大部分官員的任命,並借助黑幫力量,非法脅迫影響選舉結果,影響紐約州議員,紐約市市長…等關鍵職位。1873年的11月特威德因偽造文書與竊盜罪被捕不久後獲釋,接著被紐約州指控竊取600萬美金收押。1875年12月,特威德藉著一次出外散步的機會潛逃到西班牙,被引渡回美國終死獄中。特威德倒台後坦慕尼派繼續影響政情,延續到了20世紀之後才慢慢失去影響力。

選舉結果在政黨提名就已經決定,候選人不必討好選民,在政黨提名中出綫最重要。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女議員萊斯利·拜恩(Leslie Byrne)表明選舉只要向綠(美鈔)靠攏就好。有人願意捐錢拱人,才能當選,鈔票左右初選提名人選。

雷席格以2014年選舉資料爲例,美國前100大捐款人的捐款金額與最後475萬捐款人捐的錢相等,400個家庭所捐出的錢佔所有捐款的一半,捐款人利用「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簡稱PAC),或「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簡稱SPAC)的金援,讓利益集團以無限制的形式支持特定候選人,並左右候選人政綱。2014年選舉捐款上限為$5,200元,有57,874位美國人捐了選舉上限,他們是決定哪些人進入候選行列的關鍵少數。佔美國3億人口的千分之二,與香港選特首無異。

我的菲律賓同事曾經告訴我艾奎諾家族經營的企業,雇傭員工及眷屬超過百萬,他們家族對員工照顧不遺餘力,選舉絕對不會跑票。柯拉蓉·艾奎諾及兒子「諾伊諾伊」·艾奎諾三世分別擔任第11任及15任菲律賓總統。伊美黛·馬可仕夫婦因貪污被放逐,返回菲律賓之後,雖然沒有選上總統,但是在地方國會選舉,每選必上,深受地方民衆愛戴。

前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 和現任副總統羅貝多(Leni Robredo)也都出席這次活動。(美聯社)
艾奎諾家族經營的企業,雇傭員工及眷屬超過百萬,他們家族對員工照顧不遺餘力,選舉絕對不會跑票。左為第15任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資料照,美聯社)

年輕時我的英國籍英文老師告訴我們,他祖父時代選舉根本不必拉票,選舉前請地方百姓進酒館喝酒,告訴他們選舉時別忘了投票就會當選。只要有權勢介入,民有、民治及民享的理想幾乎沒有機會在選舉中體現。

所以不要認爲選舉結果代表民意,只是追認推薦候選人而已。而幾乎所有候選人都是靠擡轎人出錢出線。選民投票之前對候選人有多少認識,只能從名單中圈選而已,選舉結果只能代表選民水準,並不能反映民主精神。

20200111-「2020年總統、副總統暨立委選舉」上午登場,圖為民眾前往投票一景。(蘇仲泓攝)
作者認為,只要有權勢介入,民有、民治及民享的理想幾乎沒有機會在選舉中體現,不要認爲選舉結果代表民意。(資料照,蘇仲泓攝)

實現民主精神只能靠腳投票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及1979年中美斷交之後,台灣有大批的人移民國外。有辦法的人想辦法出國,沒辦法的人只好留下。無論台灣政府如何勸説同仇敵愾,脚投票最反應真實心境。

俄羅斯及大陸2019年立法不准裸官任官職,在國外有居留權及護照的人一概不准任官。法國想徵富人稅,美國推出「肥咖條款」(FATCA),不高興的人就更換國籍,一些高級企業或管理人才紛紛出走。無論如何立法投票,脚投票最能反應民主精神。

70年代美國外國留生人數台灣排名第2,僅次於伊朗(留美全額公費);1979年伊朗國王巴列維垮臺之後,80年代台灣留美人數穩居第1,在1994年達到高峰,當年台灣留美學生數達到37,581人,約佔台灣總人口千分之1.8。以後逐漸下降,2018/2019年台灣留美23,369人,約佔台灣總人口千分之1,居外國學生排名第7,比前一年24,325增加0.3%;當年大陸留美人數排名第1(369,548人),比前一年36,3341增加1.7%。80年代以前,美國缺少研究所以上人才,具備碩士學位可以很容易申請到居留權,從台灣出走美國極爲平常。

19871年,周書楷黯然帶領中華民國代表們,退出聯合國。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及1979年中美斷交之後,台灣有大批的人移民國外。圖為1971年,周書楷帶領中華民國代表們,退出聯合國。

1979年1月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立,80年代開始有留學生返臺設廠,1981年福祿公司在園區設廠生產超高壓水刀;1983年台揚進駐園區生產微波及衛星通訊設備。

筆者也在1983年自美返臺,加入中華經濟研究院,參與台灣產業投資及國際貿易進出口研究。時任中經院副院長于宗先院士於1966年在美獲得經濟博士,返臺投入台灣經濟建設規劃行列。時值台灣經濟起飛,台灣錢淹脚目,台灣有超過5千億的郵政儲金,2兆5千多億的各種金融資金,1987年外匯存底超過750億美元,名列世界第2。于先生率領同仁與經建會、經濟部、及主計處財經單位,一起投入台灣經濟規劃。研究項目具體實在,按照實力及資源,按部就班詳細規劃,就既有基礎建設、產業關聯、人力、資金、技術、能源,為台灣謀劃出具體可行的經濟發展方案,並且按進度檢討修正,台灣經濟起飛,絕非僥幸。

新竹科學工業園銅鑼園區鳥瞰翻攝,20180827-科技部「力晶科技銅鑼園區投資案記者會」。(陳明仁翻攝)
1979年1月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立,80年代開始有留學生返台設廠。(圖為新竹科學工業園銅鑼園區鳥瞰圖,陳明仁翻攝)

2014年于院士詩集《感時花濺淚》自序寫道:「無法忘記台灣錢淹腳目的時光。那時雖有海峽風雲,然族群和諧、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富裕。青年人只要肯努力,必有收獲。」。于院士高風亮節,除了正薪之外,外面兼職的顧問車馬費,悉數捐出培養年輕學子深造進修,生活簡樸,元旦及農曆新年也都待在辦公室研讀論文書刊。

彭汪嘉康院士1987年回到台灣,投身癌症醫學,出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第一任癌症研究組主任,為台灣第一大死因的癌症,做基礎及臨床的研究。

李遠哲院士1984年返台協助籌辦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1994年放棄美國國籍,返國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翁啟惠院士2006年回國擔任中研院第9任院長,在醣分子領域的研究有原創性的突破。

基因教父陳奕雄在2001年新北市創立賽亞基因科技公司,提供精準醫療的方案。

陳垣崇院士2001年出任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第三任所長,發明罕見疾病「龐貝氏症」解藥而享譽國際,2005年協建世基生醫公司,開發專業基因診斷工具,推動個人化醫療。

這些2000年有4,108人從國外返臺,出走的人才逐漸回流。

你可以批評別人不愛國,但不能阻止別人用腳投票。等到有一天人才、資本、技術都向台灣靠攏時候,台灣就是真正全面民主了。

蔣萬安吳怡農都有傲人學經歷,放棄國外優渥生活回臺從政。台灣政壇正需要這些人才,國、民兩黨卻安排二人廝殺對決,非得拼個你死我活不可。把蔣萬安留在立法院對台灣只有益處,讓吳怡農找個軟柿子競爭,兩人可以同時進入國會產生良性競爭。國、民兩黨惡性競爭不爲國舉才,非把人逼走讓人用脚唾棄你才會滿意?

20200102-立委參選人吳怡農2日出席「我主張!修憲落實18歲公民權」記者會。(盧逸峰攝)
蔣萬安與吳怡農(如圖)放棄國外優渥生活回台從政,台灣政壇正需要這些人才,然而國、民兩黨卻安排二人廝殺對決。(資料照,盧逸峰攝)

李問臺大、芝加哥大學畢業,放棄美國國籍回臺服役然後投身政壇。他是外省第二代認同民進黨理念,如此優秀難得的樣板不知珍惜,應當同樣找個軟柿子先進國會。民進黨卻安排他去選馬祖立委,2020年落選之後又要閑置好幾年。

林佳新口才犀利條理分明,基層農民真正知道農民疾苦,國會應當熱烈歡迎各界優秀代表。國民黨要他跟立法院副座蔡其昌廝殺,找個軟柿子先進國會鍛煉一陣子再挑大梁。

優秀的人用脚證明真正愛台灣,投身選舉卻不被恰當的配置。等這些人泄氣離開之後,將後繼無人。2020年選舉兩黨只為自己利益,卻不爲國擧才。要聽聽朱雲漢院士的警告:「當我們新世代中最優秀的一群開始選擇用腳投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警訊,意謂著手投票的政治體制出了大問題。」

李問的競選旗幟,將民進黨旗十字中間的台灣換為馬祖地圖。(翻攝自李問臉書)
李問放棄美國國籍回台服役、投身政壇,應當找個軟柿子先進國會,但民進黨卻安排他去選馬祖立委。(資料照,翻攝自李問臉書)

荒謬的選舉補助制度

選舉造勢活動,跟人民的權益有任何關係嗎?爲什麽候選人都卯足勁,花大錢去辦造勢活動?沒錢有能的人,可以公平參與選舉嗎?選出的人能真正給人民帶來利益嗎?羊毛出在羊身上,選舉花費還是要在當選後賺回來,所以才有那麽多酬佣,利益輸送的事例

2004年小英從前國民黨官員加入民進黨立刻成爲立委,2年後(2006)擔任副閣揆,2年後(2008)擔任黨主席,2年後(2010)競選新北市市長,2年後(2012)競選總統,4年後(2016)當選總統,4年後(2020)再續任選總統。小英的出綫只是民進黨派系鬥爭擺不平之下的產物,她當選之後只有聽命擡轎的派系。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司法關説、婚外情、不當得利可以在法院及監察院公開資料中查閲。美國社會如果有任何司法干預不僅判重刑,也會永久被逐出政壇。這種人還自認有資格擔任立法院長。如果不是被「致勝聯盟」牽制,還有什麽可能。

20191231-立法院9屆8會期15次會議對「反滲透法」草案進行討論,圖為民進黨立委柯建銘進行發言。(蔡親傑攝)
柯建銘司法關説、婚外情、不當得利。若在美國,有任何司法干預不僅將判重刑,也會被逐出政壇,柯建銘卻還自認有資格擔任立法院長。(資料照,蔡親傑攝)

陳水扁及夫人吳淑珍的龍潭購地案經高院判決有罪,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劉世芳涉案安排,被公懲會處罰撤職並停用壹年,監察院約談記錄可以公開查閲。立法院鬧過扯鈴統戰說笑話,問政水準從發言記錄大家可以公評。但是因爲劉世芳屬於陳菊人馬小英必須買賬。

民進黨立法院兩位龍頭德行如此,小英爲何不敢撤換,派系分贓是也。

國防頻頻出事、外交骨牌式的斷交、經濟成長落後於世界平均成長誇大不實的施政,政績何在?2020年選舉還是有這麽多人支持她?

台灣荒謬的選舉補助是公然貪污,小英的800多萬張選票,折算每票30元的補助,又是2.5億元的收入,加上她過去3次選舉補助4.2億,6.7億的進賬,直逼阿扁躲躲藏藏的海角7億,把馬英九的4.9億遠抛在後,以後可能也不會有人能趕過她。

試問小英為台灣產出的價值,有6.7億嗎?她的4年任期,替台灣負債又增加1兆。現在先發2.5億紅利給當選人小英,她的加碼老農津貼、敬老津貼、長照、幼兒撫育補助、建設回饋金…主張,4年後台灣負債很可能再增加不止1兆。

公然貪污的選舉補助應當立刻廢止。

20200111-民進黨部開票之夜,總統蔡英文成功連任,並發表勝選感言。(簡必丞攝)
作者認為,台灣荒謬的選舉補助是公然貪污,蔡英文靠選舉進帳6.7億,為台灣產出的價值卻未必有這麼多。(資料照,簡必丞攝)

愛台灣用腳

台灣經過多年用脚愛台灣,人民不懈的奮鬥努力能有今天的局面。美國在台協會前臺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發文「學會欣賞一個近代的奇蹟:台灣」盛贊台灣的成就。

可惜的是民進黨執政12年無法從各樣成就中,找到一點貢獻的軌跡。國民黨從李登輝時代開始也已經變質,黑金、舉債、教改、戒急用忍、錯過台灣發揮優勢的時機;陳水扁分贓、貪腐、舉債;馬英九讓台灣空轉8年,舉債858億元發出如同賄選般的消費券,花了3000億建「核四」然後做出封存決定,核四除役拆廠還可能再花338億-756億元,錯誤決策比貪污還可怕。蔡英文搞政黨鬥爭,繼續分贓,撕裂族群,28K是別人的錯,更改統計方法騙選民。

在我公司停車場車子擋泥板上可以看到這樣的貼紙:Not my president, not my voice, not my values, not my beliefs. 台灣是否需要設計類似的貼紙?

"Not my president, not my voice, not my values, not my beliefs."貼紙。(張經緯提供)
"Not my president, not my voice, not my values, not my beliefs."貼紙。(張經緯提供)

于院士一生腳踏實地愛台灣,用他離世前的期望總結「在自進入21世紀,全球化的衝擊,競爭之激烈,唯適者才能生存。面對世局的劇烈變化,台灣社會為之丕變,許多家庭解體,少子化現象嚴重。同時官商勾結日趨嚴重,不少民代任所欲為,而貧富差距日趨懸殊。一般人都有個期待,希望國泰民安的社會早日到來。」

*作者為管理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