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敏感度,就在稀奇古怪的細節:《凝視珍‧雅各》選摘(2)

2019-12-26 05:10

? 人氣

珍雅各(圖截自Center for the living city官網)

珍雅各(圖截自Center for the living city官網)

珍在這些年所做的短暫、薪資微薄的工作,也許似乎是一名成功女性的履歷表上最理應刪除的項目,是那種隨著你的事業繼續發展,單純就會忘了提及的工作,但珍仍心懷感謝。「那並不是我想要的,」她後來寫道,「但是那很有意思,而且我樂在其中。」確實,她在保威爾接受的訓練所培養的技能,正是為了那些工作而準備;珍能夠每分鐘速記一百一十個字,打七十個字─這種速度並不特別優異,但仍可圈可點,她引以為傲。像她所做的這些工作讓她瞥見了美國商業的幕後風貌,而這番經驗很可能是她許多升大學的同學欠缺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珍經常在早晨瀏覽分類徵人廣告之後搭地鐵進入市區。然而她有時會走過約翰‧羅布林(John Roebling)設計的,永遠如此壯麗的布魯克林大橋,步行到曼哈頓,沿著橋上用木條鋪成的步道,穿過雄偉的哥德式高塔底下。這座橋的四根粗壯鋼索從它們在兩岸緊繫的地方開始往上升,向上攀升到高塔,跨過河流延展出去。鋼製的吊件從這些鋼索上懸垂而下,高塔上則垂下了呈對角線的支柱;兩者在互相交集的地方被固著在一起,在風中及車流中抖動。在橋的中間點,這些鋼索下垂到車道,然後消失在車道下方。當珍走到那個點,位於和兩岸的距離相等的地方,高高在水面之上,此刻就只有她和河流,還有橋下的巨大城市。

曼哈頓是紐約客們最容易沉入愛情泡泡的地方(圖/KLOOK客路提供)
紐約曼哈頓。(資料照,KLOOK客路提供)

珍有時候會得到做速記或者打字測驗的工作,有時候則一無所獲。但是無論如何,近中午時,工作往往都做得差不多了,她於是可以去探索自己置身的地方,或者付五分錢坐地鐵,然後隨機前往某個車站。到了那裡,她會爬上樓梯、來到街上,也許在她從樓房、人、招牌還有商店構成的陌生景象中浮出之際暫留一會兒,接著邁步走入周圍的街道。她後來說:「大多數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她對那個龐然大物(也就是紐約)只有最粗淺的概念。「但是那使我出神。棒極了。不管走到哪裡,我都驚異萬分。」

早上四處尋覓工作、下午探索這座城市,這就是她的模式。大約是她到紐約的第一年年底,她在這樣一趟探索之旅中抵達了曼哈頓的皮草區;在第六大道以西的那些西二十幾街,擠滿了搬運水貂皮、麝鼠皮還有貂皮的推車,有時還會有老虎皮,它們之後會被製成披肩及圍巾。珍必然面露驚奇,因為在某個時刻,有名男子走出他的店,向珍自我介紹,然後馬上與這位熱切的十九歲女孩大談皮草區的故事。

就在一九三五年的夏末或初秋,珍‧巴茨納朝著畢生的事業邁出了一大步。回顧在中央高中的時期,珍要當作家,指的主要就是寫詩,不過的確有少數幾次,某個東西或某個人攫住了她的注意力,她當時即觀看、傾聽、做筆記並且加以書寫,但不是寫成詩,而是散文。她曾在《史卡蘭頓共和報》擔任不支薪的新手記者。如今,她將以之前在史卡蘭頓免費提供的能力,領到全國發行的雜誌《時尚》的稿酬。

「在紐約皮草區裡,每個人似乎都彼此認識,但並非人人都會彼此交談。」她這麼為所寫的皮草區文章開場。競爭很激烈,「每一捆皮草在從設陷阱捕動物的人到皮草養殖者、拍賣商再到穿戴者的旅程中,都充滿著爭鬥。」她所見和所聽聞的一切都令她吃驚。她寫到掛架和手推車,上面堆滿皮草,大搖大擺地往返第八大道;一本拍賣目錄打著出售一萬張山獅皮、一萬七千張狼皮的廣告;偷竊皮草是司空見慣的事,於是貨車上裝了防搶警笛,而且商店設有用鐵柵欄做的內門。「在柵門裡、商店櫥窗背後的金屬線網欄後面,」她寫道,「這些商店幽暗陰森,被固定住的兇猛動物的頭從牆上凸出來。成堆的皮草覆蓋著條板箱和手推車,使得店裡瀰漫著一股令人作嘔的發霉惡臭。」

珍後來會說她對皮草區的描述「幾乎逐字逐句」都多虧了那位從店鋪走出來和她說話的男士─艾德格‧勒曼(Edgar Lehman)先生,但是你可以從她的作品中看到她發揮了一個真正作家的敏感度,而這等敏感度著眼於稀奇古怪的細節。「每年聖誕節,」她如此為這篇文章作結,「用安哥拉羊的長條皮草製成的幾千把白色鬍鬚,都賣給了百貨公司的耶誕老人。目前,這一區殷切盼望著一些計程車司機掀起的風潮─把紅狐狸尾巴掛在汽車散熱器的蓋子上,將使狐狸尾巴的生意大發利市。」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出版的那期《時尚》裡,對時尚敏銳的讀者得知了最新的巴黎服裝,讀到帽子上的毛和皮草絨球、羅馬風領口設計、西班牙編織披巾、懸吊在合身黑色晚禮服上的流蘇。雜誌建議摩登女性現在可以自由地「穿著西裝晚餐」或是「穿著打褶的服裝跳舞」。一位珠寶設計師炫耀上面鑲嵌成排的紅寶石和鑽石的戒指。珍的一千字報導〈皮草飄揚之地〉(Where the Fur Flies),和這一切相互呼應。

對一個剛從高中畢業的十九歲新鮮人而言,這滿了不起的。珍寫的這篇作品令一位編輯大為激賞並加以採用,讓她賺到四十美金─相當於她如此辛苦尋覓的乏味辦公室工作的兩、三週打字和聽打酬勞,最後還很高興地看到它被刊印出來,而她的名字就登在第一○三頁上方。編輯希望她寫更多文章。在接下來的一年半裡,她為《時尚》寫了另外三篇文章,每篇文章都讚頌不同的曼哈頓專賣特定商品的批發區:皮件、花,以及鑽石。珍寫到牛蛙和羊的腸子被製成新奇的皮革;在花店區的人行道上,「飄過人行道的(剪下來的花的)潮溼、香甜的氣息從堆在出入口旁的籃子和條板箱裡慢慢散溢出來」;典當的鑽石必須經過十三個月才會進到拍賣行,此時,在外面的波維里(Bowery)區,「火車在『高架鐵道』(elevated railway, El)上呼嘯而過,卡車轆轆行駛,流浪漢在路邊鋪石旁攤躺著,來自摩特街(Mott Street)的中國男人扭捏地小步走過,外國話的片段被籠罩,失落在一股異國情調的濃厚刺鼻氣味中。」

珍的每篇文章都讓人深入時尚產業的一個區塊,而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最初是刊登在《時尚》的原因。每篇都傳達了某種逼真的街頭樣貌,由此似乎預示了文章作者未來的生活─總是和都市息息相關。但是,我認為這些文章的重點並不在其中的任何「城市」色彩,而是展現對多采多姿以及奇特事物的熱愛、對於世界如何運轉的好奇,而這反映出珍最深的同理心。

*作者羅伯特・卡尼格爾(Robert Kanigel),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科學寫作教授12年,著作豐富,本文選自作者著作《凝視珍‧雅各:城市的傾聽者、堅毅的改革力量,影響20世紀城市風貌最深遠的人物》(聯經出版)。

凝視珍‧雅各:城市的傾聽者、堅毅的改革力量,影響20世紀城市風貌最深遠的人物(正書封)(聯經出版提供)
凝視珍‧雅各:城市的傾聽者、堅毅的改革力量,影響20世紀城市風貌最深遠的人物(正書封)(聯經出版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