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們都是霸凌者與被霸凌者 一位中山女高校友看〈戀我癖〉MV事件

2016-11-27 05:50

? 人氣

蔡依林新歌MV影射中山女高校園霸凌,引發爭議。(取自YouTube)

蔡依林新歌MV影射中山女高校園霸凌,引發爭議。(取自YouTube)

今年10月31日,由製作人陳星翰先生及謝宇恩先生所執導的最新「Starr Chen Feat. 蔡依林 Jolin Tsai - 戀我癖 EGO-HOLIC ( Official Video )」單曲MV正式上架,而背景以校園霸凌之情節作為題材設定,在片中扮演霸凌者與被霸凌者之演員因身穿中山女高校服而引起網路上一連串爭論。這部MV內容是以一位不符合主流纖瘦女體形象的女性為主角,回顧她過去在校園中曾經歷遭受同儕肢體暴力對待的行為,爾後想改變自己的身體形象,卻變得認不得自己是誰,寓意在每個人都該愛自己、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也間接帶出校園霸凌此一重要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被霸凌者」不僅被「霸凌者」他者化,也被「旁觀者」他者化

本文想藉由〈戀我癖〉MV事件帶出幾個霸凌事件的觀點,首先是被霸凌者遭遇的他者化處境。在筆者求學的各階段中,都曾經目睹同學遭遇霸凌的行為,當然,也包含就讀中山女高的時期。「霸凌」一詞在十幾年前筆者就讀中學時並不盛行,當時我們對於同學們之間不友善的行為,會直接指稱「誰被打了」、「誰的東西被丟到垃圾桶裡」、「誰在課堂發言時總是會遭來幾聲訕笑」等具體的陳述。仔細思索一連串霸凌行為的開端,可能是出於一句話、一個眼神、甚至一個無法合理化的「理由」,也因此,縱使原本霸凌的原因消失了,只要霸凌者不轉移目標,被霸凌者將持續不斷地遭受譏笑、調侃、排擠行為。

社會壓抑與霸凌間的關係
作者認為,仔細思索一連串霸凌行為的開端,可能是出於一句話、一個眼神、甚至一個無法合理化的「理由」。(資料照)

被霸凌者不但成為凝聚霸凌團體認同/共識的犧牲品,同時也作為更多數旁觀者劃清「好險我不是妳/你(這個被霸凌者)」此一界線的代罪羔羊;被霸凌者承受的是一個包含霸凌者與旁觀者在內的集體他者化過程。身為曾經目睹校園霸凌的一份子,筆者想討論的是〈戀我癖〉文本當中未呈現出來的那些沒有實際參與霸凌行為的「旁觀者」,是否真能一刀兩斷地切割自己與霸凌行為的發生,做一個「純然的旁觀者」呢?巴黎插畫家Maeril曾發表過一篇「若妳/你目擊恐伊斯蘭者的歧視行為,可以怎麼做?」的圖文插畫,內容指出當閱聽者作為一位目擊種族歧視與偏見行為發生的人,可以主動向被騷擾者搭話,如此一來不但可以讓被歧視者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同時也讓歧視者了解自己的攻擊行為並未被社會「默許」。

換句話說,那些未主動攻擊被霸凌者的相對多數,「不隨波起鬨」、「不參與攻擊」的消極不作為,雖然乍看之下沒有做出傷害的行為,實際上已經藉由對霸凌行為的「沉默」參與其中而成為「共犯」。2013年由饒舌歌手小人創作單曲〈兇手不只一個〉MV,內容也以校園暴力為主軸開展;值得一提的是,該MV內容描繪A事件的霸凌者亦成為B事件的被霸凌者,又點出在A、B事件中看似置身事外的旁觀者,卻也在C事件中也成為被噤聲、求助無援的受壓迫者;這樣的鋪陳呈現了真實社會存在的歧視與冷漠,不誇示的拍攝手法貼近大眾的生活臨場感,更易於帶領閱聽者進入文本欲探討之霸凌議題,而該MV後半片段也穿插「洪仲丘事件」以及曾經新聞報導之校園霸凌事件紀錄畫面,更呼應霸凌事件不僅存在於文本中,更活在校園、甚至出了校園後的社會,顯示出學校即是社會的縮影,而妳/你、我都置身其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