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大學停招系組現象看高教隱憂

2019-10-30 06:00

? 人氣

換言之,相對於之前,家庭脈絡及傳統文化脈絡及其中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透過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傳授自我個人,從11、12歲至18乃至20歲的青少年開始對於前者產生懷疑乃至批判。這時期的自我在生理性及心理性向度莫名發展與轉向以及對文化社會性向度之質疑與失落企需產生新的、在三向度統合的自我認同—在Erikson即所謂同一與角色混淆階段(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女孩 憂鬱 天空(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https://www.pakutaso.com/20160253032post-6789.html
大學學歷的貶值與國內經濟不景氣,進而出現「Student Apathy」狀況,大學生開始對未來出現迷茫與不確定感,悲觀的心態形成對課業消極,逃避上學、曠課、喜歡獨處逃避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遲交或不交報告等等。(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國外學者研究方面,日本觀察到高等教育的廣開大門的普及式,造成日本也發生了與我國類似的情況,大學學歷的貶值與國內經濟不景氣,都影響了大學生對自我未來的想法和求學的態度上。進而出現「Student Apathy」狀況,大學生開始對未來出現迷茫與不確定感,悲觀的心態形成對課業消極,逃避上學、曠課、喜歡獨處逃避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遲交或不交報告等等。身為社會青壯年的大學生形成如此情況,也隱性地造就許多社會不安定因素,越來越多的「繭居族」、「啃老族」、「單身無婚姻」出現,由於這些群體的社會約束力薄弱、人際情感淡薄,使之加上反社會性格隨之即成為一顆社會上的不穩定炸彈,如近年常見之隨機殺人事件中,犯案的兇嫌日本和我國就有諸多相似。

因此政府應積極重視此一現象,整合國內高等教育資源並強化社會安全作為,避免社會悲劇重演。

*作者為國防大學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