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不為人知的「加害者」故事:那一天他們全家被「查水表」,深夜卻從門邊一袋錢看見驚人內幕

2019-10-19 23:08

? 人氣

20191019-律師陳玲玉19日出席《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律師陳玲玉談及過去在台大就讀時的經驗,沒想到「一個你對他有恨意的人,居然是你的救命恩人!」(顏麟宇攝)

只是這般抗爭是有代價的,陳玲玉自己碰上職業學生跟蹤打小報告、卸任法代會主席後患肝病一年之久,洪三雄更是在畢業前被記兩大過,求職困難又被限制出境,兩人非常理所當然把當年記他們過的訓導長、教官張德溥視為「加害者」:「當時情治單位的人我們都不知道是誰,直接面對我們的只有那個訓導長,在我們眼中就是加害者。」只是1990年一次因緣際會到美國,意外聽父親朋友轉述張德溥說的:「他在台大最喜歡兩個學生就是洪三雄跟陳玲玉。」拜訪教官以後才知驚人真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來,當年中華民國國慶期間洪三雄把快報《我們要說話的權利》發給當時到學校參觀的歸國華僑,當天晚上政府歡宴僑胞時便有人拿出這份快報質問政府:「為什麼台大學生要言論自由跟說話權利?」隔天警總就拿傳票說要拘補洪三雄,而張德溥以軍隊背景身份擋掉這事,因此被視為「自由派」陣營,從此斷送升上中將的機會。

「一個你對他有恨意的人,居然是你的救命恩人!這在我人生上是很大的註記,讓我知道人不可以用所看所想的去看別人,因為我們永遠看不到真相……」陳玲玉嘆。那時願意保護學生的人很少,台大法學院長韓忠謨也因為曾在《法言》出版被黨政軍拚命打電話「關切」時擋下壓力,最後無法選上台大校長。

《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主編、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瑤華說,其實在本書緣起、國家人權博物館「多元博物館講座-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系列講座與工作坊裡,很多場演講無論忍得住、忍不住,眼淚就是會掉下來,例如陳玲玉的故事便是:「她認為有個加害者是加害一方,但出國才知道,對方為了營救他們做了很多很多努力……」

20191019-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主任陳瑤華19日出席《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主編陳瑤華說,其實在本書緣起、國家人權博物館「多元博物館講座-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系列講座與工作坊裡,很多場演講無論忍得住、忍不住,眼淚就是會掉下來。(顏麟宇攝)

讓受害者與加害者對話 「在相遇的時刻認清對方」

對於受害者與加害者的對話,陳瑤華如此看待:「要看著對方的眼睛,我們在那相遇的時刻認清對方、不是抽象的想像,我們所在的地平線才會真正重疊在一起,才會有真正的『我們』……所以我認為真相和解委員會是很重要目標,讓被認為是加害與被害的雙方會面。」一如白色恐怖受難者、馬來西亞僑生陳欽生,過去也曾經有機會親手殺死當年刑求他的人,「可是他沒有那樣做,我覺得那才是人之常情,他若停止沒去做,是他受到另一些重要的召喚。」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一書是極為多元的面向,以人權公約角度談不同類型受難者的屬性、特殊身份,例如兒童、性別、原住民、外國人的境遇,也談到監所勞動、不當審判酷刑等問題,而陳玲玉的故事則是要展現「在艱困威權體制下,反抗者的主體性如何被呈現出來……這篇描述很多年輕學子在自由民主理念下進行爭取的過程。」

陳俊宏表示,酷刑其實沒有因為台灣民主化結束,例如近日綠島監獄因為不當管教導致收容人自殺、遭監院糾正,又例如前幾天「模擬亞洲人權法院」判決高度有冤死囚邱和順遭受酷刑,這些都是現階段民主化要面對的課題。

而對於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複雜面貌,本日來賓、多年來致力於人權議題之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尤美女如此作結:「我們要知道幕後黑手是誰,我們知道有蔣介石,但不會是他一個人,是體制……體制背後加害者跟被害者是互為的,有些加害人自己也是被害者,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只有真相能被呈現,我們才能清楚了解人性,才能和解。」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3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