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集體焦慮症持續攀高 悲情外交走向何方?

2016-10-18 07:00

? 人氣

故事說完了。從2000年到今天,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參加各種國際組織的情節、動作和模式,似乎和坎昆故事如出一轍,已經公式化了,沒有太多的變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只懂花錢買友邦仗義之言,何曾為他國發出正義之聲?

必要的策略是找幾個「友邦」在大會中,仗義執言。只不過,通常願意在國際組織中仗義執言的友邦,不論是GDP還是國際政治影響力,都屬於蜉蟻撼樹那一級的,效果極其有限。奇怪的是,這一招從退出聯合國到現在,用了三、四十年了,明知不可為,卻還繼續為之?國際上真有仗義執言之士?還是國際公關的預算必須花費?直到最近,外交部還說要遵從蔡總統的指示「用真誠友誼當基礎,打造與他國實質合作關係」,國際社會裡,友誼,永遠是包覆在利益和實力之上的美麗外衣!豈能當真?

必要的場景是抗議,不是在場內舉著「Under Protest」的牌子,便是在場外聚集個十幾二十個熱血公民和僑胞,拉布條抗議。在國際運動競賽場合,則是夾帶國旗進場揮舞,或是忽然間舉牌抗議政治涉入體育。類似的熱血作法,身為一個台灣人或許可以理解,但是,換位思考,有多少國際媒體會報導?能夠達到多少效果?會不會給主辦國帶來更多的困擾,徒增人厭?試想,我們的報章雜誌和電視媒體裡,有多少報導是關於其他國家或組織的抗議行為?即使有,通常是屬於驚世駭俗的抗議作為,譬如裸奔進場、丟擲危險物品等;捫心自問,我們對於這些國外抗議行為背後因素,又有多少理解?我們願意為這些「跟我毫不相關」的抗議活動,挺身而出嗎?

不說國際間的各種抗議活動和行為,我們一向漠然以對,當敘利亞稚齡難民死在南歐沙灘上的影像,傳播於媒體之間時,台灣又做了多少的回應?當美國藉詞搜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侵入伊拉克時、台灣又可曾發出過一絲絲的正義之聲?當我們看不見國際上其他國家發生的許多事情時,又怎能期望國際社會看見我們呢?

在阿勒坡的瓦礫堆中生活的敘利亞百姓。(美聯社)
台灣對國際社會、國際事件冷漠,又如何期待國際看到台灣?圖為在阿勒坡的瓦礫堆中生活的敘利亞百姓。(美聯社)

國際政治講究實力原則,中共不打壓台灣打壓誰?

必要的輿論就更簡單了---- 千錯萬錯,都是中共的錯!!都是因為中共打壓。ICAO不能與會,是中共打壓!(為什麼三年前台灣可以參與ICAO,今年卻不行呢?)UNFCCC派非政府組織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中共打壓!我們的政治領袖不能出席APEC會議,當然也是中共打壓!

打壓,這個字眼,是一個帶有強烈情緒的廉價字眼,卻蠻能煽動部分人群的被迫害妄想症。但是,在現實國際政治裡,打壓,反映的正是國際遊戲規則和國家的實力原則。

1949年國共戰爭、兩岸分裂、到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為止,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基於漢賊不兩立的民族大義,兩岸的自由中國和共產(赤色)中國,在爭取邦交國上,彼此廝殺較勁;在國際組織的參與上,「中華民國」打壓「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不遺餘力的!1971年聯合國代表權之役,「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多年挫敗後,逆轉勝,取代了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次和一切權利義務。「中華民國」拒絕接受兩個中國的安排,壯士斷腕,揮淚退出聯合國以及聯合國一切附屬的組織。從此,再也無緣加入聯合國及其相關組織。從此,台灣在國際社會上便屢屢受到中國的「排擠」和「打壓」。從此,中華民國(台灣)便進入悲情外交的年代!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朝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