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老化的日本─勞動力政策與批判

2019-09-08 05:30

? 人氣

面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透過引進大量外國勞工,用話術包裝美好願景,補足藍領工作的缺額。(資料照,新華社)

面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透過引進大量外國勞工,用話術包裝美好願景,補足藍領工作的缺額。(資料照,新華社)

日本在戰後進入工業化階段,人口成長率逐年降低。2010年,日本年度人口成長率掉入負值,也就是說,日本人口正慢慢減少;且這樣的減少之所以令政府不安,是因為日本的人口減少主要是「自然減少」,而非遷移造成的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兒童(AP)
日本在戰後進入工業化階段,出生率下降,人口成長率逐年降低。(示意圖,AP)

「如何填補勞動缺口?」

根據2018年統計的職位空缺率顯示,每100位日本人面臨160個職缺,一方面,這使失業率降低,另一方面則可能推測出:日本的老年人沒有能力、年輕人也不願意做某些工作的隱憂。這並非代表日本人在未來擁有穩定的幸福生活,相反的,這是在考驗日本人是否已經做好接納移民的準備。

為了填補這些勞動缺口,安倍政府喊出未來五年日本將開放34萬外國勞工。過去,日本只對外開放高階人才取得工作居留資格,像是大學教授、擁有專業技術者;而就在去年底,日本國會搶在休會前連開18小時,針對「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簡稱「入管法」)有了共識,為越來越多在日本工作的外國勞工增加了兩種居留資格:分別為「特殊技能1號和2號」。其中「特定技能者2號」更允許具有特殊專業的外籍勞工在通過日文檢定後,攜家帶眷到日本無期限居留。而安倍所承諾的五年內引進34萬名勞工則是指1號而言,屬於政府列管的14項產業,他們雖有特殊技術,卻只能在日本居留5年,也無法攜帶家眷。

面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所採取的策略,是希望透過引進大量外國勞工,補足藍領工作的缺額,並讓日本女性重新回到職場上,為國家經濟盡心力。然而,入管法無論如何修訂,都避免不了勞資雙方產生的糾紛。

台灣青年找工作不簡單,但聽聽韓國年輕人的求職慘況,實在不遑多讓阿!(圖/Fion提供)
面對勞動力不足,日本政府所採取的策略,是希望透過引進大量外國勞工,補足藍領工作的缺額,並讓日本女性重回職場。(資料照,Fion提供)

「實習生:隨用即丟的外籍勞工?」

實習生,是日本重要的勞動力之一。它是為日本藍領企業而存在的制度,外籍勞工和日本人做一樣的工作,卻只拿到一半的薪水。

日本企業想要招募一位外國實習生,要向監理團體支付上萬元的仲介費以及每月管理費。監理團體是日本和外國當地的人力仲介公司;而監理團體的上司,是整合日本實習生制度的公益財團法人「國際研修協力機構」(JITCO),向監理團體和企業收取會費,其中一部分甚至作為退休官員轉職的薪水,對企業並無實質幫助。有人認為,這個制度立了一堆名目,實習生領著少得可憐的薪水,還只能在日本居留五年;實習生在日本的意義,根本就是隨用即丟的外籍勞工。

「日本是『偽君子』 台灣是『真小人』」

《絕望工廠》作者出井康博研究勞動議題多年,給了一針見血的評語:「日本是偽君子,台灣是真小人」。

在台灣,我們對外國勞工的規定更多、更明確,給人的感覺也更不友善;我們並非將移工的權益納入勞基法加以保障,而是另立專法。除了規定移工居留年限,還不可轉換工作,一發現逃跑就會被遣返,等於是被綁死在工作上,更可怕的是,他們在來到台灣前,並不知道雇主是誰、要照顧的人是誰,資訊不對等的情形相當嚴重。

日本則是以招募實習生及留學生做為掩護搶用勞動力的「盾牌」,卻給他們不平等的薪資,或是要求給付高額學雜費。引入企業實習生,其實大多是藍領工作,薪水也被剝好幾層;開放留學生,其實大部分遠渡重洋的年輕人都付不起如此高額的學雜費。出井康博認為,日本擅長用話術包裝美好願景,吸引大批外國人自願到日本工作。

20190609-印尼移工出席台北開齋節活動。(盧逸峰攝)
出井康博認為,日本擅長用話術包裝美好願景,吸引大批外國人自願到日本工作。(資料照,圖非當事人,盧逸峰攝)

「沒有所謂剝削、沒有所謂奴役,所以問題出在哪?」

綜上所述,台灣的工作合約及日本抽傭制度看似有許多不平等之處,但筆者認為日本的抽傭制度不能算是剝削,台灣的工作合約不能算是奴役。

第一,移工是出於自願;第二,剝削和奴役的定義如何界定,恐怕連本國勞工都有相同遭遇。

西歐國家像是德國、法國等都被移民問題困擾著,台灣和日本則在勞動力需求與開放移工程度之間取捨,但最終的問題,筆者認為仍在於「我們有沒有要讓移工融入社會的意思?」到日本工作、當家庭看護的受訪者說:「日本人應該意識到,是他們需要我們(移工),而非我們需要他們。」直截了當的一句話,背後隱含著的意義是,移工需要有歸屬感的社會。某些認為移工會為本國社會帶來威脅的論點,無非是害怕工作被搶走、高犯罪率,但這些都是事實嗎?又都不能解決嗎?如果能讓外國移工融入本國社會,減少雇主與移工之間的隔閡,還怕有衝突嗎?

當我們認知到勞動力在十年後可能不敷使用,在招募勞動力之餘,後續的適應情形也是我們要追蹤的重點。筆者不認為日本和台灣是偽君子抑或真小人,那是以部分想融入本國社會的移工為出發點的想法,卻忽略了本國立法者與民眾的意願。如果能改善聘僱過程,或以完善的法律保護移工,讓雙方都能取得一個良性的平衡點,這或許才是解決之道。

*沃德是由國立中正大學學生自發組成的網路新聞團隊,致力打造專屬於大學生的國際新聞平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