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紛擾難休,中國可否借鑒新加坡管治模式?學者:那香港就不再是香港了

2019-08-29 11:10

? 人氣

香港和新加坡是亞洲兩大國際金融中心,多年來經常互為競爭對手。兩座城市人口接近,同樣面對貧富懸殊以及地少人多引申出的房屋問題。兩地在西方學者的角度裡,均不是完全民主自由的社會,選舉制度傾向建制,而香港享有比新加坡更大的言論、集會等政治自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逃犯條例》爭議爆發之後, 商界對香港前境充滿憂慮 ,一方面擔心中國的影響力削弱香港的自由度和獨特性,一方面擔心香港示威升級令企業面臨更大的風險。早前已有聲音傳出,部分企業考慮到香港未來的不確定性而考慮遷往新加坡。

香港面對主權移交以來最大的管治危機,BBC中文採訪香港和新加坡的觀察人士,他們認為香港難以實行新加坡的「家長式」統治,因為本身的自由、法治等均是香港的獨有優勢,而中國如果謀求想香港變得穩定,需要在政策上更尊重香港的本土意識,而並非將其「污名化」並視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

主權事關身份認同

新加坡是獨立主權國家,香港是中國「一國兩制」制度安排下的特別行政區,沒有獨立主權。政治地位的差異令兩個政府的問責對象不同。

鄺健銘曾經出書《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在書中用新加坡的故事,去反思香港的未來和管治方式。

他對BBC中文說,新加坡政府的服務對象很清晰,就是新加坡的國民。但香港政府的服務對象則是中國政府和香港本土社會,港府被人詬病,其服務對象的天秤傾向中國政府。

鄺健銘舉了多個例子,例如港府把中環海濱用地劃作軍事用地,高鐵實行「一地兩檢」,以至近期《逃犯條例》爭議也是想解決中國治外法權的問題。

這些考量亦會影響民生議題,在供水方面,新加坡為了避開受馬來西亞的制衡,而發展海水淡化技術,但香港遲遲未朝這個方向發展,原因不是成本或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在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問題上,新加坡2013年發佈一份甚具爭議性的人口白皮書,被批評可能吸納太多外來人口,但當時,新加坡的從政者可以再三強調,新加坡人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希望新移民建立新加坡的本土意識。

香港接收大量大陸來港新移民,據港府數據,2019年年中比去年同期增長7.3萬人,當中4.4萬人是單程證持有人。和新加坡不同的是,港府沒有打算讓他們成為「香港人」,更不會強調本土意識,反而是希望推行國民教育、國歌法及普通話教學等政策,希望香港人增加國家認同感。​

2013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人口白皮書引發爭議,罕有在新加坡有集會反對。
2013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人口白皮書引發爭議,當地爆發罕見的示威集會。

「本土意識」的尺度

香港多名立法會議員, 因為政見而失去參選資格 或是被褫奪議席。鄺健銘表示,新加坡的選舉制度,同樣是透過選舉方法令反對黨難以獲勝,但「新加坡選民受到政權打壓的力量,比當下的香港為少」,而當執政黨意識到自己支持度下降,例如2011年,執政黨選舉受壓後,就要更換大部分內閣成員,但相對地,香港行政長官以至官員任命,準則是「哪個人可以得到中央祝福」,無論行政長官或是建制派取得較少票數和議席,也不構成政治壓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