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武派」為何在香港逐漸得到認同?「勇武派」與「和理非派」的和解,成為北京與港府的夢魘

2019-08-27 15:26

? 人氣

不滿香港政府的民眾25日再次走上街頭,與警方發生衝突。(美聯社)

不滿香港政府的民眾25日再次走上街頭,與警方發生衝突。(美聯社)

香港反送中持續兩個多月,就在各界猜測北京會如何出手干預時,中共國務院高調宣布,在緊鄰香港的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擴大金融開放度,建立教育、醫療、科技創新中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分析認為,反送中無法平息,北京有意以深圳取代香港。但也有評論指出,一個沒有法治、沒有人權的內陸城市是無法與香港競爭的。

到底北京的意圖何在?深圳示範區要示範給誰看?香港對中國是否依然重要?

嘉賓: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歷史學者、獨立時評人章立凡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自6月至8月,在十幾場反送中運動中,蒐集六七千份有效樣本,發現在港府不作任何讓步的狀況下,示威者對抗爭採取激烈行動的理解程度,由六月首次調查的36.7%提升到八月的79.4%。

顯示最後有近八成的示威者,支持或不排斥以暴力手段表達訴求。從5年前的佔中運動以來,尤其是反送中抗爭兩個多月以來,港人對勇武或暴力抗爭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胡平說港人對勇武抗爭態度的變化經歷了一個過程。香港本來就有和平表達的自由和法制,因此從97以來,港人都採取合法、和平抗爭,不贊成暴力。佔中和一般的和平集會不一樣,是公民不服從、故意做出違反法律的行動,但是仍舊和平。

佔中運動後期,有年輕人自稱勇武派,試圖採取帶有暴力色彩的行動,但是沒有取得任何成果,還遭到打壓。佔中運動結束之後,勇武派的抗爭方式在港人中間依然不受歡迎。

反送中運動發生了變化,關鍵的一個時間點是在6月12日的行動,港府在港民遊行後不為所動仍然決定繼續二讀修例,民主派議員就呼籲大家第二天去包圍立法會。第二天就來了很多年輕人,有些人遮面。立法會提出推遲修例,過了三天,特首宣布無限期暫緩修例。

這件事被很多人解讀為與6月12日的勇武抗爭有關。但是胡平說這中間雖然有符合實情的部分,但也有些誤讀。保衛行動起初是和平的,而且在包圍的時候,立法會已經宣布推遲二讀。其實港府之所以宣布無限期暫緩修例,不僅僅是6月9日和12日的港民抗議,還因為抗議引發的連鎖反應,包括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比如德國說要重新考慮與香港的引渡協議等等。這些壓力的綜合效應才使得港府讓步。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香港正迎來一場人民戰爭》,在描述遍地開花的暴力抗爭事件的同時,也探討了這種暴力或「勇武」抗爭正在為廣大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示威者所理解和接受的現實。

章立凡對此有觀察和評論,他說他曾經在節目中談到這次抗議的特點,就是文武兼備,這其實是一種博弈手法,博弈雙方都是如此。比如北京,一方面高聲恫嚇,一方面在深圳屯兵,也是文武兼備。因此博弈的另一方香港出現文武兼備的姿態也不奇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