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基本工資「喬會」上場─多點科學依據、少點喊價

2019-08-13 07:30

? 人氣

每年8月勞資與政治總要為基本工資角力一次;圖為各工會到勞動部前表達「要求提高基本工資」。(資料照片,簡必丞攝)

每年8月勞資與政治總要為基本工資角力一次;圖為各工會到勞動部前表達「要求提高基本工資」。(資料照片,簡必丞攝)

周三(14日)一年一度的基本工貿審議委員會又要上場,一如往例,勞資雙方的喊價拔河早早就開始;同時與過去幾年相同,對調整幅度,政府在政治考量下早有「心證」。但每年如此重覆播放的劇情,確實令人生厭;政府與勞資雙方是否能找出一個有點科學依據的標準作為調整依據,別再年年喊價角力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的基本工資調整與否,依照勞方提出的調整幅度,有勞工團體要求一次調高到29000元,以目前23100元的基本工資計,調高幅度是25%;謙卑、同時也務實一點的勞工團體,則提出調高5%的要求。代表資方的工商團體,當然是義無反顧、絕對堅定的要求「凍漲勿調漲」,理由也是每年都用的「避免增加企業負擔」。學者則根據經濟成長的數據估計出3%是合理的調幅。

至於政府主管部會勞動部,根據目前的訊息與態度來看,調高是必然,幅度則應不會相當於去年5%左右的調幅;原因「非常政治」:蔡總統曾說過她的夢想是基本工資達到3萬元,官員忙著幫總統圓夢,因此基本工資非儘快調高不可。

這些各界要求漲或不漲的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著問題。要把基本工資一次調高到29000元,著眼點是一個勞工基本生活費的需求,不能說沒道理;但完全未考慮企業與經濟的承受與調適能力,則顯得脫離現實、問題多多。企業界要求凍漲,著眼點是經濟低成長、去年才調整5%,但從分配角度來看,在GDP分配中,台灣的股東與雇主得到的比例明顯高於其它國家,要求調高基本工資似不為過。

從勞工立場看,快速且大幅度拉高基本工資,似乎是對其最有利的政策。但經濟與勞動市場不是那麼單純,調高幅度過高,會造成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利潤低的公司)負擔提高,有能力調高價格者只能漲價,而一旦物價上漲,其實也「吃掉」調高基本工資的利益。當然,那些沒有能力漲價的企業就直接倒閉,結果勞工失業增加,而且這些邊際勞工會更難找到工作,因此最後勞工反而受害─韓國文在寅上台後一口氣拉高基本工資16%,就確定造成失業增加。

但問題是基本工資調高到什麼幅度才叫「過高」,會造成物價上漲、企業倒閉、勞工失業增加?其實沒有一個標準,勞工團體認為調高20%也不會過高,工商團體認為調3%都是不得了的衝擊,此所以每年勞資雙方總要角力一番之故。

與其漫無標準靠「喬」與角力決定基本工資調幅,不如訂出較明確的標準依據供遵循─例如,基本工資與平均經常性薪資的比例,或是以基本生活費為基準訂出一定比例,甚至以現在的基本工資為基準,未來只是單純根據物價指數調高;或是這些數據以一定的權重比例訂出「基本工資公式」─類似油電公式納入相關數據後計算出結果一樣。

至於勞動部要為總統圓夢而要把基本工資調到3萬元,就省點事、免了吧。不是作不到,而是風險過高,不宜因政治馬屁而為之。

今年基本工資是23100元,要調高6900元後才到3萬元,調高幅度是29.8%、就是3成;以過去歷史看,從2012年的18780元到現在的23100元,花了7年調高23%,平均每年調高不到2%。如果未來每年調5%,4年後只到28000元,還是無法達標,必須調高到7%左右才能達標。。

但問題是去年調5%,企業界已難承受,更重要的是年初開始,即陸續傳出各家餐飲、速食漲價的消息─從鬍鬚張、珍煮丹、一芳水果茶、三商巧福、拿坡里、到速食巨人肯德基、麥當勞等,全部都宣布漲價,漲價理由都是成本上升─所謂的成本上升的主因之一,就是因基本工資調漲導致的人事成本增加。而蔡政府連續調高基本工資,但實際上未解決低薪問題,實質月薪還是「倒退N年」,也顯見低薪困境不是靠拉高基本工資可解決─如果可能,全球當無低薪問題矣。只有對經濟毫無概念的小英總統,才會為此誇口說她「幫大家加薪3次」。

因此,勞動部想拍政治馬屁、圓總統基本工資3萬元的夢想前,最好想清楚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