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南亞種族屠殺與霸權冷戰博奕

2016-08-18 06:50

? 人氣

(The Blood Telegram, 來源:Wikipedia)
(The Blood Telegram, 來源:Wikipedia)

1971年12月3日,巴基斯坦空軍擔心印度干預,發動「成吉思汗作戰」偷襲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立刻下令反攻。備戰數月的印度非常清楚此次作戰的戰略目標:迅速佔領東巴的交通要衝都市,阻止西巴軍隊增援,分裂東巴境內的西巴軍隊已各個擊破,並嚴防西巴趁虛入侵印度邊境,迫使停火並協助東巴政權自立後撤退。奪取首府達卡原先並不在印度作戰計畫當中。然而印度在連捷之後於12月6日承認東巴的孟加拉政權獨立。華府眼看戰事可能無法收拾,又擔心印度可能會割據部分巴基斯坦領土以擴張泛蘇聯勢力在南亞的版圖,訓令時任聯合國大使的老布希推動安理會決議案,要求印巴迅速停火。該決議案於遭到蘇聯擱置後否決,英法棄權。蘇聯旋即推動一份新的決議案,建請安理會於同意要求印巴停火之外,敦促巴基斯坦在印軍尚未撤退之前將東巴政權和平移轉至剛獨立的孟加拉。甫於1971年取代民國在安理會中國席次的人民共和國,否決了蘇聯提案。就在同一天,華府收到中情局密報,神經緊張的尼克森與季辛吉誤判印度有可能策劃全面攻擊西巴加斯坦,決定升高態勢,全面開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尼克森與季辛吉無視美國的武器禁運法案,在司法部長米契爾(後因水門案入獄)知情之下,批准為土耳其、約旦及伊朗送往印巴邊境參戰的F-104戰機買單。當時伊朗由親美的巴勒維政權掌控,原本就與巴基斯坦有默契,會在印巴開戰時協防喀拉蚩。葉海亞汗於開戰後請求伊朗履約,沒想到被伊朗以印巴戰爭已經不只是雙邊衝突為由回絕。華府眼看印度愈發占上風,決定慫恿北京陳兵中印邊境「亮劍」,施壓印度退兵。時任外長的黃華,收到了季辛吉請求中國軍事援助的訊息: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定在南亞的局勢不利於中國的國家安全,並且願意採取措施捍衛國家安全,美國不會對他國干預中國行動坐視不管。黃華答應會把話帶給周恩來。季辛吉這步棋,風險極大,因為假若中國干預,蘇聯就可能向中國動手,而印度就必定發動對巴基斯坦的全面進攻,而美國可能就必須出兵,甚至動用核武,人類第四次世界大戰恐怕就得用石塊與木棍來打。

華府為了撩撥蘇聯,以護衛撤僑為由,下令美軍第七艦隊核子航母勇往號從越南航行至孟加拉灣戒備,甚至透過各類外交溝通渠道向蘇聯傳遞美方有意援引1959年3月的一份未經國會批准生效的「美巴共同防禦條約」出兵干涉。華府的海軍激動與外交訛詐固然引起了蘇聯層峰重視,下令蘇聯核子潛艇跟蹤美軍航母,同時莫斯科也向新德里施壓,卻也刺激印度在無視美國壓力及印度海軍僅有鍋爐動力航母的劣勢之下,加速進佔東巴基斯坦的決心。遠在北京的毛澤東,尚在重新檢討林彪叛變後軍政大權的佈局,眼看東巴基斯坦大局難挽,拒絕了季辛吉的請求。印度於巴基斯坦偷襲後短短13天之內就在達卡迫使巴基斯坦投降,而中蘇自始至終均未曾出手。

自此之後,孟加拉確定了獨立國家的地位。諷刺的是,雖然孟加拉人曾被巴基斯坦士兵屠殺,但因為死傷大多數為印度教徒,而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均為伊斯蘭政權,巴基斯坦反而在印孟疏遠後,於1974年承認了孟加拉獨立。在此次衝突中受益最大的中國,直到1975年8月才承認孟加拉。

美國在這次印巴衝突中大擺冷戰棋局,除了成就尼季個人外交功業外,對蘇鬥爭頂多打平,卻埋下了南亞核武化的惡種。美國外交政策一貫基於民主自由人道理念自鳴正義,但實踐上總是充滿現實主義與地緣政治的冷血機心。表裡不一的雙重標準,非因尼克森入主白宮而起,亦未以他辭職下台而終。凡是對美國所謂的道德勇氣仍心存幻想者,1971年的歷史值得一再回顧。

*作者為旅居香港的金融觀察家與專業投資人,源鉑資本(Kyber Capital)執行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