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中華民國為什麼退出聯合國?

2016-08-18 07:00

? 人氣

可是,當時尼克森和蔣介石都沒想到的是,就在蔣墨會談3天後,4月26日,周恩來給尼克森發來了秘信,中美秘密溝通突破,使美國與臺灣磋商變成無關緊要。尼克森頓時心思大變。他與季辛吉轉而認為「雙重代表權」的作法,對美國尋求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總目標是有反作用的。若採取「兩個中國」政策,既得罪中華民國,也得罪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都不會接受。這個問題的最終結果只能一個入會、一個退出,不可能兩者都在聯合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周恩來會季辛吉。(網路圖片)
周恩來會季辛吉。(網路圖片)

季辛吉於1971年7月9日秘密抵達北京,季辛吉告訴周恩來,美國對中國代表權的新立場,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獲得簡單多數的方式加入聯合國,而且中國可以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但是,排除中華民國需要聯大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美國對中國代表權的政策發生重大轉折,當時美國還未就該方案正式與臺灣溝通,季辛吉卻先向中國透露了底牌。季辛吉說:「我們還沒有宣佈這個政策。為了表達我們的善意,總統希望在我們實施之前,由我先和您討論此事。」季辛吉進一步解釋,這只是一個階段性過程。周恩來並不領情「不認為重新恢復我們在聯合國的席位是個緊迫的事情。我們已經等了21年了,我們也就這麼過來了。」季辛吉回應,只要中國加入聯合國,那麼,獲得三分之二票驅逐臺灣,就只是時間問題;關鍵在於美中兩國都對這一安排心知肚明,達成默契,耐心等待。7月11日,季辛吉臨行前,周恩來對於季所提出的新方案明確表示:「我們將反對這個方案,因為那意味著『兩個中國』。」季辛吉辯稱:「『一中一臺』是臨時性的提法。」周恩來回應:「臺灣也將反對它,同時,反對的聲音將會來自四面八方。」季辛吉舉手投降,他承認這將是結束這個問題的很好的方法。1971年7月11日,臺灣在聯合國的命運在北京就已經鐵板定釘了,只不過蔣介石和臺灣的外交官還不知道。但是,周恩來和季辛吉當時都沒料到,經過反復溝通,到9月中,蔣介石竟然同意了美國的這一新方案。

1971年8月2日,美國國務卿羅吉斯正式發表了《關於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的聲明》,表示美國歡迎北京加入聯合國,但臺北不應被驅逐。蔣介石對美國支持中共進入聯合國,擬以靜制動坐觀其變,「今日混亂世界是非不明,利害倒置,廉恥道義,利義掃地為尼丑者,吾人只有以靜制動、以正克邪,坐觀其變也。」此時, 蔣已默認了美國這一實質是「兩個中國」的方案。9月8日,美國駐臺大使馬康衛通知外交部長周書楷,經與盟國磋商,美國決定遵照多數意見,修正雙重代表權案,直接表明安理會席次應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書楷在9月10日向馬康衛提出正式回覆,對美國決定「特別感到遺憾」,重申美國提出「雙重代表權案」時,中華民國必須公開聲明強力反對。但周書楷非常保密地告訴馬康衛,9月9日全天會議中,決策高層有一場激烈辯論。強硬派熱切地主張堅守原則,即使失敗了,也在所不惜。然而,國際派似乎佔了上風,說服蔣介石做出「痛苦」決定,不輕言退出聯合國,但華府不能期待蔣再多做讓步。周書楷所言顯示蔣介石仍然彈性及務實。周表示如果雙重代表權案通過的差距極微,中華民國政府在幕後可能積極運作爭取支持。羅吉斯向尼克森進言:「臺北已經好不容易才走到這一步,發展出更務實的外交政策,遠比許多人預測更進一步。」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