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人該如何安放他們的恐懼?維吾爾族與漢族關係惡化的轉捩點:烏魯木齊2009年的七五事件

2019-07-05 15:10

? 人氣

新疆喀什

新疆喀什。

長期的壓抑

現在身在海外的艾爾肯反思,七五事件是「維吾爾族原住民在自己的故土被漢族移民邊緣化」,長期積累下不滿情緒的後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維吾爾族是名義上實行自治的新疆本土居民,屬於突厥語民族,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新疆原稱西域,在18世紀被大清帝國征服。後來脫離北京,直到1949年被共產黨控制。今天新疆的總人口中,維、漢兩族各佔四成,其中漢族在20世紀中期從中國東部移民過來。維吾爾族在政治和語言上處於弱勢,在經濟上受到漢族新移民的擠壓;而漢族人則不滿中共對少數民族實施的優惠政策,比如不用履行獨生子女政策、孩子在高考中加分等,認為是「逆向歧視」。

七五之前,新疆的執政者著重發展經濟,認為貧窮導致矛盾出現。但經濟發展似乎並沒有令當地居民平等受惠。任教於香港珠海學院新聞系的台灣中亞學會秘書長侍建宇從90年代末開始研究中國治理新疆政策和維吾爾民族主義,他對BBC中文說,「很多經費沒有進入社會,反而流入當地漢族和援疆幹部的口袋裏。」

米華健也說,新疆在經濟發展中存在太多腐敗和歧視。但即使能夠平衡發展,令很多維吾爾族人成為中產階級,也不意味著他們會放棄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宗教信仰。他說,中共認為經濟發展可以將維吾爾族的語言、習俗和文化實現「漢化」。「這是一種錯誤的期待,建立在狹義的民族主義視野之上。」

.

中共試圖在文化、習俗、宗教等方面將維吾爾族人「漢化」。

艾爾肯用自己的成長經歷解釋維吾爾族人的不滿情緒。2004年,新疆自治區政府推行雙語教育,當時艾爾肯就讀初中。從小讀維吾爾語學校的學生被分配到民族班,每周五單獨上「政治思想學習課」。學生在課上被告知,要謹慎留意涉及民族及地方政治的問題,跟漢族交往時不能帶有「民族情緒」,否則會因「思想不正」而受到懲罰。

從小讀漢語學校的艾爾肯不需要上這種課,但正是同需要上課的同胞交流,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身份不同。他說,「維吾爾族的孩子在課上受到恐嚇,令一種對漢族人的恐懼心理深埋在內心,只有在與自己族人獨處時才能感覺出來。」

他說,在那個年代,不論是生意糾紛,還是治安事件,與漢族人髮生衝突時,最後總是維吾爾族人的錯誤。

「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那種恐懼心理——只要你的名字是維吾爾族的,只要你長得不像漢人,就得不到他們的信任。所以我們就很自然地聚集在一起,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爆發。」

七五過後

七五過後的一段時間裏,新疆各地布滿軍隊。

隔閡加深

侍建宇說,「此前維吾爾族人的不滿主要集中於新疆政府和黨委,但七五過後,他們開始對漢族人民表達不滿。社會上兩個民族間的不信任變得非常明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