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新政府逃得掉「能源的三元悖論」嗎?

2016-07-05 06:30

? 人氣

新政府的能源政策掉入一個三元悖論中,能超越嗎?圖為核四廠。(取自行政院)

新政府的能源政策掉入一個三元悖論中,能超越嗎?圖為核四廠。(取自行政院)

國際金融有一個著名的「三元悖論」,全球金融的實務難逃此限制;新政府的能源政策也出現一個奇特的「三元悖論」, 新政府逃得過這個限制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元之父的三元悖論

被稱為「歐元之父」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代爾曾提出一個著名的三元悖論: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與匯率穩定這三個政策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此理論堪稱固定匯率制下使用貨幣政策的經典分析。這個理論後來又經克魯曼補充為「永恆的三角形」。

這個三元悖論也稱三難選擇,在貨幣政策獨立性(意指各國央行可根據國內經濟形勢自主調整利率水準)、匯率穩定性、資本完全自由流動等三者中,最多只能滿足其中的二個目標,另外一個勢必要放棄。二戰後建立的布列頓森林體系中,是滿足前二者(各國可自主調整利率、匯率與美元固定所以是穩定匯率)而放棄資本的自由流動;70年代之後則是就資本自由流動而放棄匯率的穩定(浮動匯率時代)。

至於如歐元區的建立,則是就後二者(歐元區內匯率穩定與資本完全自由流動)而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各國失去利率調整自主權)。亞洲金融風暴中,一些國家為了穩定匯率及維持貨幣自主,選擇的就是關閉資本自由流動的大門,祭出限制資本進出的政策。中國過去的選擇是穩定匯率與貨幣政策自主、但限制資本自由流動;之後逐漸打開資本自由之門,但馬上就碰上匯率穩定難以兼顧的困境。

新政府能源政策出現三元悖論

而新政府的能源政策(主要是電力供應政策),其實也算是碰上另一種三元悖論。根據新政府的能源政策與承諾,大概有如下特點:1、廢核而以再生能源替代;2、供應充裕且電價不漲;3、依照對巴黎峰會的承諾減碳(2030年時的排放量要比2005年排放水準減少20%)。

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三元悖論,而且,更悽慘的是:國際金融的三元悖論只能同時滿足其中2項目標,必須放棄1項目標;但台灣面對的能源的三元悖論,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只能滿足1項目標而已。

廢核就再生能源、電價不漲、減碳三者不可能同時滿足

如果要廢核以再生能源替代,又要達成減碳承諾,代表的是火力發電不能一直增加;不過,再生能源供應不穩定、發電成本較高,而且,投資金額預估要破兆,這時要滿足「供電充裕穩定電價又不漲」,是毫無可能達成。德國滿足了兩項條件,但電價不漲則不可能達到─德國再生能源比重高則電價高,政府每年補貼再生能源超過台幣8800億,電價是台灣的4倍,即使考慮兩國國民所得的差距,還是比台灣貴了2倍。

如果要滿足廢核又維持電價不漲、供電充裕,政府勢必要增加火力發電,因為必須有作為基載的電力供應─而且最好是燒煤而不是天然氣,才能把價格壓下去。如此則要減碳的目標百分之百確定無法達成,因為火力發電廠環保設施作得再好、把pm2.5減得再低,還是要增加排放量,這是逃不過的物理限制。如果要達成減碳目標,又要電價不漲,新政府面臨的難題又是:不能廢核,因為至少核電在排放量上是屬於「乾淨能源」。

最慘是只能達到1個目標

這就是新政府能源政策面臨的典型三元悖論,坦白說,看不出突破限制的可能。甚至在實務上最可能的結果是:只能達到1項目標,其餘2項都要放棄。例如廢核以再生能源替代後,電價勢必要漲,一來其發電成本原來就較高,二來如果新政府要在短期內提高再生能源比例,勢必要以高報酬率吸引民間投資,因此一定要以較高的價格收購。但再生能源的穩定性與供應量俱不足,火力發電還是非增不可,因此連減碳的目標也難達成。

當然,新政府還有一個「作弊」的方式,死咬電價不漲,台電承擔吸收所有虧損,政府再拿國庫的錢去填補,維持表面上的電價不漲。不過,即使如此,減碳目標仍無法達成,廢核之後,政府要有穩定充裕的供電,非增加火力發電作為基載不可。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新政府的廢核目標才開始,減碳亦無成情況下,第2個目標已經出問題了─5月底之後的備載容量低到2-5%,許多用電大戶「被協調」減量,顯示電力供應既不穩定亦不充裕了;推動時間電價,其實就是隱形的漲價。

民進黨超越不了神主牌

合理務實的作法應該是緩廢核,先視再生能源增加情況而訂,如果核電加新增的再生能源可滿足更多電力需求,火力發電可不必一直增加,對減碳(或至少是不增加排放量)至少是有幫助。不過,民進黨顯然不可能放棄廢核、超越不了神主牌,因此也一定掉入三元悖論中。

新政府能否、及要如何逃出自己設下的能源政策「三元悖論」陷阱,台灣為此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且拭目以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