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顏色 是國家進步的象徵:《走一條人少的路》書摘(2)

2016-07-07 05:40

? 人氣

而國家之所以有環評制度,就是要看開發案對環境的影響,但有些開發案的考量已超越環評層次,而是國家政策,一旦把這種案子放到環評會就會產生衝突。也就是說,只要是政策支持的開發案,即使以環境觀點來看是不能設的,但環評還是一定會過,這點只要看中科三期、中科四期的例子就知道了,就連國光石化這種爭議這麼大的案子,如果不是馬總統政策指示不蓋,環評也絕對會通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每到這種時刻就有人開始檢討環評制度,這也的確應該檢討,如果政策比環評大,那就政策指示,不必再把開發案放在環評會中。而一旦要放在環評審查,就應該落實環評審查的專業、公正、公開,否則類似衝突永遠無解。環保署長沈世宏在任時常跟環保團體戰得如火如荼,一次他有感而發,他本來應該跟環保團體站在一起,為什麼會變敵人?只能說這是制度造成的悲劇。

而過去中科三期、中科四期的經驗,也告訴被中科委託做環說書的顧問公司,反正這種政策指示的案子一定會過,不必認真做環境評估及調查。說起來顧問公司也是環評制度的大問題,資料做不好才會一再補件再審,但開發單位卻反過來怪罪環評會效率不彰。一位環委說:「明知道資料不全,我要閉著眼睛讓它過嗎?」環評一直沒過,連台積電都急了,派主管到場盯著。

這些衝突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任何一個對居民健康有感的決策者,遇到這種情況,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先把既有的汙染源減下來,空出排放量讓台積電擴廠用。而如果舊有的汙染源無法減量,就只能否決新的開發案,或更換開發地點。但台中市長林佳龍一方面表示支持台積電擴廠,但另一方面卻不積極提出區域汙染減量辦法,衝突才會愈來愈大。

20160526-林全內閣.行政院第一次院會.台中市長.林佳龍.(陳明仁攝
台中市長林佳龍一方面表示支持台積電擴廠,但另一方面卻不積極提出區域汙染減量辦法,衝突才會愈來愈大。(資料照,陳明仁攝)

而這本來也可以透過中央的環評大會來協調,但環評委員之中除了成大地球科學系教授林慶偉提到區域汙染的嚴重性外,沒看到其他委員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也未參考環保團體提供的文獻報告。環保署長魏國彥卻在未釐清爭議下就讓環評過關,審查結論甚至沒有要求台中市政府做區域汙染減量。

非但如此,就在二○一五年一月十六日(環評大會前五天),魏國彥拜會林佳龍,會後告訴大家,台中市的空氣品質是二級防治區(符合空氣品質標準)。接下來環評大會許多討論就緊抓住這一點,表示台中市現在的汙染並未超標,既然如此,應該還有餘裕可以給中科大肚山擴廠用。

但真的是這樣嗎?最明顯的錯在於,魏國彥所說的資料並未加計PM2.5,即使當時PM2.5因管制未滿三年,尚未公告新的空氣品質防護區,但二○一四年台中市PM2.5年平均濃度是二十五‧四微克,超過空氣品質標準的十五微克,兩位首長為何可以公開告訴大家台中空氣品質符合標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