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周年:遙記30年來中國記者「最自由的那三天」

2019-05-22 09:10

? 人氣

各家報紙的頭版刊登了醫務人員在天安門廣場救治絶食學生的圖片,市民送藥、送水的情景;電台中連續播出各界人士的聲援信,夾雜著廣場的嘈雜聲和不斷響起的救護車鳴笛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生絶食

天安門廣場前絕食抗議的學生。(BBC中文網)

學生絶食。天安門廣場前因絕食暈倒的學生。(BBC中文網)

設在香港的《香港時報》記者蔡詠梅在4月26日之後一直在北京採訪學運,每天撰寫現場報導。但在那幾天,一旦力量強大的官方媒體對學運開始全方面報導,香港媒體的優勢立即失色。

香港媒體只能了解到局部形勢,蔡詠梅覺得現場報導成了一種吃力不討好的任務,於是給報館打電話,建議直接引用官方媒體的報導。自己不再做現場報導,而是去做人物訪問,寫深度報導。

《香港時報》有國民黨背景,蔡詠梅對《BBC中文網》說,「國民黨的報紙,從來都覺得共產黨在講假話。但那時覺得他們講真話了,而且做得很好。那就直接用他們的吧。」

張偉國稱這幾日是「49年以後僅有的、短暫的新聞自由的盛大節日」,與之前新聞界發起對話有直接關係。他說,「政治領導人做了姿態,各個媒體從業人員也通過這個信號抓到機會,加以充分利用。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突破。」

張寶林也說,「這種事態的形成,完全是中央高層和媒體自覺的互動。」

同新聞媒體一樣,蔡詠梅稱,那時的天安門廣場變成了「中國的海德公園」,人們充分享受著「言論自由的假期」。但人民所不知道的是,此時戒嚴部隊已駐扎在北京城外,等候命令隨時凖備向城內進發,「此時的廣場彷彿是一個自由的孤島」。

自由女神最自由的三天,也是鎮壓前最後的喧囂。(BBC中文網)

落幕

據《李鵬「六四」日記》記載,5月19日上午,鄧小平召集陳雲、李先念和楊尚昆等中共元老,以及幾位政治局常委、軍委常委等開會。會上提到對輿論的監管,鄧小平說,「中央要成立宣傳小組,常委直接管起來。要立刻派人進駐電台和電視台,對戒嚴要及時宣傳報導。」當晚,國務院總理李鵬宣佈,北京從明日起實行戒嚴。記者在天安門廣場的採訪成了非法的事。

《北京日報》的23歲年輕記者侯傑仍留在廣場上。1983年大學剛畢業,侯傑就進入了報社。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他說,當時對自我的認知是「一位黨的新聞工作者」,與報社領導的關係「像父親和兒子」。

他說,「雖然老是批評它,說它不好,但就是覺得自己是裡面的一員,跟我的關係密不可分。跟領導也什麼都說,有時候撒撒嬌、發發小脾氣;領導有時候很喜歡,有時候覺得太調皮搗蛋。甚至,對黨和政府都很有感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