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鮮紅的黨旗與《白鹿原》

2016-06-03 06:50

? 人氣

談到醞釀構思《白鹿原》的過程,陳忠實說自己「查閱縣誌黨史文史資料,在西安郊縣做社會調查,研讀有關關中歷史的書籍」。儘管小說是虛構的,但其中的很多場景與細節,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出處。例如,有些小說情節是以關中、西安的歷史事件為背景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書中被稱為「白鹿精魂」的高尚人物,都有其現實的生活原型。例如,堅持儒家文化、處處與人為善的朱先生,其原型是清末舉人、關中大儒牛兆濂。被中共活埋的白靈姑娘,其悲劇取材於革命烈士張靜雯的遭遇。書中治病救人的冷先生,其醫生形象來自《藍田縣誌》。

為獲獎自我閹割,高調頌毛

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曾因一部《靜靜的頓河》成為蘇共高官,陳忠實也同樣因為一部《白鹿原》,一躍成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兩人都出身于農民家庭,受過苦,都曾在共產黨的基層任職。

有國內評論家說:「《白鹿原》是從《靜靜的頓河》這棵大樹上搖落的一粒種子。」陳忠實之所以能一度擺脫紅色文藝之窠臼,與《靜靜的頓河》對他的深巨影響有關。他的《白鹿原》學習《靜靜的頓河》,以客觀求真的態度,揭露共產黨的血腥與醜陋。兩部作品都同樣遭受過政治審查與批評。

《靜靜的頓河》書 (左)與電影劇照。
《靜靜的頓河》書 (左)與電影劇照。

不同的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肖洛霍夫後來為蘇共的高壓政策辯護,招致作家們的憎惡,而陳忠實成名當官之後,據說還保持了某種農民的樸實和謙虛。但是,從《白鹿原》出版後他的一系列表現來看,這位農民作家在精神上迅速地萎靡下去了,一蹶不振。這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為了獲獎,陳忠實修改了《白鹿原》,對作品實行自我審查。茅盾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獎的最高榮譽之一。1997年,該獎評委在評議《白鹿原》時出現分歧。陳忠實接受了要他修改的建議,刪改了兩三千字,其中包括一些政治敘述,例如關於政治鬥爭「翻鏊子」的評論,還淡化一些性描寫。

拿一本不明不白的修改版去獲獎,陳忠實因此受到一些嚴肅評論家的批評,被指責為「迎合評委」,「對讀者的背叛」,「向政治與功利的一次可恥的妥協」。

第二,自《白鹿原》出版後,陳忠實急於澄清自己的政治傾向,他轉而高調地讚頌毛澤東,並聲稱自己的作品是「極力歌頌共產黨的」。

第三,此後二十年,陳忠實只是「寫寫散文,隨意寫作」,不敢再以小說「妄議」中國政治歷史。即使他曾醞釀過一部描寫當下鄉村生活長篇小說,也一直沒有動筆。

陳忠實修改作品《白鹿原》之後,獲得茅盾文學獎。
陳忠實修改作品《白鹿原》之後,獲得茅盾文學獎。

政治恐懼與科舉文化後遺症

至今還有一些文壇批評家不能原諒陳忠實的刪書行為,視他為「軟骨頭」。但我們可以用史學家陳寅恪的「同情之瞭解」的態度,設身處地體察對方,把陳忠實的「軟骨頭現象」放到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中去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