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美感連日本人都吃驚,為什麼你都不知道?一部劇演活日治時期最美文明

2016-05-05 18:30

? 人氣

將近80歲的謝里法老師仍然活力充沛、創作不輟,去年才剛出版了自傳《原色大稻埕:謝里法說自己》,今年又有新書《臺灣美術研究講義》,以及與其他六位作者合著的《跟著大師品人文:給未來醫生的七堂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位畫家,怎麼會開始寫起美術史,繼而創作小說,甚至開始寫起詩來了?在4月30日《紫色大稻埕》作家座談中,謝老師提到年輕時在紐約讀書,因為保釣運動,幾個朋友想為台灣做些什麼,興起寫台灣史的念頭。但台灣通史過於龐大,於是幾個人分了範疇,先從台灣文學史、建築史、美術史等開始寫起。

謝老師勤跑圖書館,尋訪前輩畫家、家屬和學生們等相關人士,動筆寫出《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之所以稱為『運動史』,是因為歷史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但運動史是一種思潮,從興起、衰微到結束,有始亦有終」。出版後又發現許多新資料,於是又有《台灣出土人物誌》、《我所看到的上一代》。

謝老師的腦袋裡有說不完的各種故事。比其他歷史研究者幸運的是,台灣美術運動史的畫家,謝老師多半見過,甚至師事過。以畫家的角度書寫美術史,資料來自前輩畫家的回憶,幾乎全是第一手見聞,可說無人能及。難怪老師筆下的畫家形象活靈活現,就像在現場聽著老師和畫家們喝酒聊天,又哭又笑。這些故事在老師腦海裡盤旋不去,於是把他們一一請上舞台,演起戲來了,美術史成了小說,這就是《紫色大稻埕》。

《紫色大稻埕》這邊看:

座談中,飾演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女士的張靜之,問謝老師對陳進的印象,謝老師說寫美術運動史時,因資料難找,只看到當時《台灣日日新報》的一篇評論,提到陳進第二回台展的作品模仿名家之作,謝老師認為模仿無可厚非,幾乎所有的創作者都是以模仿開始。但陳進女士看到後非常生氣,講了謝老師一通,說可以寫的事情很多,為何要特別提到這段爭議。謝老師從此非常怕她,也不敢再寫陳進的事。後來「台展三少年」再度聚首,三人都已是白髮蒼蒼的前輩了,卻聽到陳進依然喊著郭雪湖、林玉山「少年吔」。

那天謝老師也在,看到陳進女士仍有敬畏,陳進卻喊他過來,說她早就不生氣了,還說不然這樣,我給你頭挲挲吔(摸摸你的頭),安慰你一下。葉天倫導演一時興起,要飾演陳進的張靜之重演當年,年輕的陳進(張靜之)當場摸摸謝老師的頭,全場哄然大笑。

圖3.jpg
以畫圖為一生志業的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張靜之 飾)(圖/紫色大稻埕粉絲專頁
圖4.jpg
《紫》劇導演葉天倫,演員施易男、曾子益、張靜之,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周奕成,向作者謝里法請益台灣美術史(圖/紫色大稻埕粉絲專頁
圖5.jpg
 

飾演陳植棋的曾子益問到陳植棋的畫,謝老師曾到陳植棋兒子家看過真跡,有四五十幅作品,老師十分佩服,說才二十幾年的生命,卻留下這麼多精彩的作品,可以想見當年陳植棋對繪畫的熱情和執著。《紫色大稻埕》劇中施易男飾演的江逸安,借用了「錦記茶行」陳清汾的背景和部分故事,謝老師說小時候就住在「錦記」附近,卻從沒看過陳清汾。印象中,曾經早上十點多看到有人在陽台上刷牙,屋子裡傳來古典音樂聲,「以前有錢人才有辦法這樣,十點才起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