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欄:中國重推銀行債轉股 真能化解債務危機?

2016-05-10 06:20

? 人氣

TPFB0505-4.JPG
 

目前中國尚未公佈正式的債轉股計劃,但由官方談話可描繪出粗略的輪廓,其與1999年債轉股計劃存在明顯差異(表1),前次債轉股對象為背負不良貸款的國企,此次則不限於國有企業,且預計在銀行具自主選擇權的情況下,債轉股對象將集中在有潛在價值、出現暫時困難的企業,而此些企業的債務通常屬於關注類貸款,甚至歸在正常類貸款。另從企業經營方面來看,前次債轉股扶持虧損國企的目標明確,資產管理公司並未插手企業實際營運,惟此次債轉股目的除了去槓桿外,亦希望可以發揮去產能的作用,且後續的風險及收益均由銀行自行承擔,銀行有參與企業經營的誘因,使得此次債轉股似乎同時身負推行投貸聯動的重要任務。此外,當前資本市場發展相對過去成熟,可為最終處置股權提供更多選擇,除了前次採行的企業回購股票外,亦可能透過股權轉讓、重組上市等方式退出企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債轉股難隻手撐起一片天,仍須搭配更多措施以達調結構目標

自中國高層點名債轉股的政策方向後,市場討論未曾停歇,各方態度普遍保守,對於債轉股能否真的發揮作用、達到去槓桿及去產能的效果存疑,擔憂其僅僅是將危機爆發時機向後推延,甚至可能進一步積累債務風險。IMF副總裁即指出債轉股只對有發展前景的公司有幫助,若轉換殭屍企業的壞帳只是將風險移轉至金融系統上,強調債轉股不是解決中國債務的唯一途徑,債務重組與破產重組都可以成為解決方式。

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此次債轉股主要對象預計集中在關注類貸款,雖有助於壓制近期不良貸款率快速上升的趨勢,但其水平並不會出現明顯回落。此外,債轉股主要帶來兩大利空,其一為期限錯置問題,因為存貸款期限管理向來是控制銀行流動性的重要課題,惟當債權轉為股權後,相當於變成沒有期限的投資支出,資產回收週期拉長,將衝擊銀行資金流,銀行間市場利率緊張的局面可能更常發生。其二則為利息收入減少與資本適足率下滑,因債轉股後就不會再產生利息收入,進而會壓抑淨利潤、總資產,與此同時股權的風險權重高達400%,將促使資本適足率(=自有資本/經加權計算的風險資產總額)滑落,意味著銀行面臨的風險升高。近日國際信評機構Fitch即稱債轉股將增加銀行資產組合的風險,對銀行業的信用狀況帶來負面影響,在銀行盈利增長放緩、信貸成本上升且監管對資本水平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下,銀行支持大規模債轉股計劃的能力有限。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債轉股最終能否成功,很大一部份是取決於企業營運是否出現改善、獲利可否增長。而不同於前次債轉股時期,此次銀行具備參與企業經營的動機,惟市場多質疑銀行並不具備推動企業重組與經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除此之外,1999年與現在的經濟環境亦有顯著不同,當時國企得以擺脫高負債的包袱,很大一部份應歸因於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及房地產市場化改革推升房價所帶來的正面效益,相較之下,目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尚未看到盡頭,此趨勢可能仍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且中國正處於調結構、轉方式的過渡期間,人口紅利的高峰已過,勞動、環境治理推高企業營運成本,房市黃金時代不復見,此些即凸顯企業經營要重回軌道、獲利穩健成長的難度很高,銀行實現債轉股後能否順利退出企業的不確定性增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