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台灣人?中國人?身分認同的關鍵因素

2016-05-01 06:15

? 人氣

顏清標的長子顏寬恒,及羅福助的兒子羅明旭和羅明才在參選期間,他們父親成為競選對手的攻擊焦點,參選人本身的經歷、政見被對手及選民模糊,選舉成了選群體不選人的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西方社會比較不會將個人與家庭牽連在一起:柯林頓總統同母異父弟弟羅傑·柯林頓吸毒被捕與他無關;希拉蕊·柯林頓的弟弟休‧羅丹律師收受金錢,意圖安排罪犯獲得柯林頓特赦不成,也沒影響到希拉蕊聲譽;他們的獨女雀兒喜的岳父艾德·梅茲文斯基不但涉及緋聞,並且在國會議員及美國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大使任期之後,因31項重詐欺罪坐牢8年,並不影響他兒子與總統女兒的婚姻。在美國2016年選舉中,兩黨競爭對手沒有一位提及希拉蕊親友醜聞,如果真有競爭對手提及此事,會顯得低俗,被選民不恥,產生致命性負面影響,這是台灣選舉文化無法理解的事情。

20160226-smg0045-010-顏寬恒總質詢-陳明仁攝.jpg
在台灣,政二代們的家族背景難免落人話柄,似乎永遠脫離不了父執輩的影子。圖為立委顏寬恒(陳明仁攝)

俘虜是英雄還是狗熊?

東方社會看重群體價值,俘虜代表被敵人所勝,應該戰死,也不要讓團體蒙羞。西方社會認為個人把生命貢獻給團體,與敵人直接爭戰才被俘,顯示英勇不怕危險,值得欽佩。

東方認為個人只是棋子,只有團體利益,沒有個別價值;西方認為個人是全部,為團體不保留自我,情操崇高。東西方對俘虜的看法,凸顯群體價值與個人價值的差異。

選擇做台灣人還是中國人?

選擇做台灣人還是中國人,可以從階級情結及群體價值觀來分析。

東方人傾向與較優越的群體連結:如果看不起大陸人民,我寧可做台灣人。如果認為中國文明源遠流長,遠勝台灣文化,我會以中國人為榮。無論是否公開聲明,東方人心底存在群體尊卑高下的評價,與傳統社會階級情結有關。

認同也與成員間的緊密程度及福祉有關:家人利益與共,互動來往最密切,認同度通常最高。如果家人在大陸賺大錢寄給台灣家人,可能會認同做中國人。如果台灣人民不熟悉,也不關心大陸人民生活,不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早期台灣生活比較艱困,有機會出國留學、賺美金,買舶來品毫不遲疑,美國外國學生人數,台灣留學生長年排名前兩名,人民對台灣認同度不高。現今台灣經濟起飛,日貨、美貨、歐洲貨都買得到、買得起,出國留學及工作人數及比例越來越少,對台灣認同也越來越高。

即或選擇做台灣人,碰到與自身利益攸關的事,心中會把自己利益置於台灣利益之先:垃圾場為何建到我家附近?高鐵車站為何離市中心那麼遠?電費、油價可否再降?捷運站最好在我家附近又聽不到噪音。

從前十大建設北迴鐵路項目,若由使用人數或投資效益,擴建西部多軌運輸比北迴鐵路來的合理。如果用選票決定,東部民眾必敗無疑;如果考慮城鄉發展、所得平均,西部居民需要犧牲自己利益,讓東部民眾有機會發展。要不要建北迴鐵路呢?愛台灣是愛所有台灣人?還是愛自己所住的地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