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聲中,迎來台灣史上第一場選舉:《光與灰燼》選摘(2)

2019-03-07 05:00

? 人氣

1935年臺灣史上第一次舉辦選舉,臺中市街放滿競選看板(今自由路往公園方向)。(六然居資料室 提供)

1935年臺灣史上第一次舉辦選舉,臺中市街放滿競選看板(今自由路往公園方向)。(六然居資料室 提供)

臺灣自治運動走了十五年,終在一九三五年盼到第一場民意代表選舉。律師及法政大學畢業的人才,沒有缺席,連宗先生也扮演選舉助講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只是好不容易爭到的一點權利,又隨著戰爭交出,一九三七年日本發動戰爭,臺灣進入軍事高壓統治。在認同的征服戰中,連宗先生沒有屈從,沒有改日本姓氏,也不願加入「皇民奉公會」,有所不為是他的原則。

而當日本政府猶以文宣掩飾自己戰敗的跡象時,轟隆隆的空襲聲中,連宗先生已開始自學中文,他知道這樣的殖民政權將過去,也意識到,語言會是未來的問題。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林連宗先生,臺灣彰化人,日本中央大學法科畢業,曾擔任律師、臺灣省參議員、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為開創臺灣平民法律服務之先驅,後在二二八事件時遭當局逮捕並從此失蹤。

臺灣總督府在二戰中被轟炸(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提供)
臺灣總督府在二戰中被轟炸(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提供)

臺灣史上第一場選舉

身為殖民地人民,每一寸權利的取得,是多少的心血與努力。蔣渭水主導的「臺灣民眾黨」,旗幟鮮明地要求「市庄街長由人民公選!」、「反對官派議員、要求普選!」林獻堂、楊肇嘉等人籌組的「臺灣地方自治聯盟」,自一九三〇年(昭和五年)成立後,更以此為唯一目標,要求市街庄以民選議員作為決議機關。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歷十四年、達十五次,從二〇年代「給我們自治權!」此一聲響發出後,從沒停過。不管日本政府抓誰、關誰,要求自治就是臺灣人追求的目標。

終於在一九三五年盼到第一場選舉,日本政府同意州、市、街、庄半數議員民選,其餘半數則仍為官派。日本政府設下投票門檻,得繳納稅額五塊錢以上,且二十五歲以上的男性,才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當時臺灣人口約四百多萬,有選舉權者二萬八千人;而日本在臺人口雖只二十多萬人,有選舉權者卻達三萬人。

光是日本人在投票總數上的優勢,就看得出日本政府的精算,不讓他們的少數統治遭到威脅。

現實雖是如此,但這已經是艱辛異常的突破了。所以臺灣人的反應是熱烈的,心情是興奮的,許多人正摩拳擦掌,準備投入選舉。

「櫟社」詩人張麗俊因參選豐原街協議會員,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日記,留下這場選舉與連宗先生相關的訊息:

今晚林祚爐欲往慈濟宮開政見發表大演說會,其辯士林煥德、蘇樹發、賴遠輝、葉榮鐘、魏崁、林連宗、陳后生、張添貴等八人。

這是選前一夜,隔天就投票了,連宗先生扮演助講員的角色,以他對民主政治的思考,對日本政府差別待遇的批判,為臺灣人爭平等的呼籲,為民眾推薦好的候選人。

林祚爐是高他一屆的學長,在臺中州第一中學校及日本中央大學時期都相處過,兩人已有十年以上的情誼。這次林祚爐出來參選豐原街協議會員,以政見演說會為主要競選方式,辯士名單相當漂亮,宛若有一支中央大學的助選團,除連宗先生外,還有讀政經科系的葉榮鐘(林獻堂秘書)、法學部獨(德)法科畢業的賴遠輝。另有明治大學畢業的律師蘇樹發,菁英齊聚,投入民主選舉的助講陣容。廟門口再次熱鬧起來了,這場前無古人的選舉,臺灣人以自己的想像,展開行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