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西方人怎麼看台灣」:《台灣使用指南》選摘(1)

2024-01-12 05:10

? 人氣

筆者認為,提到台灣便會無可避免地講到歷史。(圖片來源/桃園觀光導覽網)

筆者認為,提到台灣便會無可避免地講到歷史。(圖片來源/桃園觀光導覽網)

台灣人需要「台灣指南」嗎?當玉山社首次與我聯絡,表示他們想要出版 Gebrauchsanweisung für Taiwan 的中文版,我不得不自問這個問題。寫作這本導遊書的時候,我面對的讀者當然是德國人,而我明白他們大多數對於台灣沒有太具體的概念。身為久居台灣的德國小說家,我想要讓同胞了解為什麼我把這個美麗的島嶼當成我第二個家,介紹台灣的歷史、文化、宗教、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特點,順便戳破一些中國大外宣中關於台灣的謊言。寫作這樣的一本書,其實原來不是我自己的主意。三年前我的經紀人寫信告訴我,慕尼黑的Piper出版公司有一個「指南」系列,已經出了將近一百五十本書,是從作者個人的立場介紹各個國家或城市的特色,但是很可惜目前沒有「台灣指南」。我的經紀人覺得這樣不對,所以他跟我說:「你要的話,我問一下他們要不要出版台灣的指南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沒有意見,只有一個條件:「如果是我寫的,這個指南恐怕會跟其他的導遊書稍微不一樣。」意思是說,為了讓德國讀者了解台灣,當然可以講到棒球與美食,可以讚美中央山脈與花東海岸的美麗,但是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政治情況及其歷史背景。普通導遊書都會避免這種嚴肅的話題,但是如果講到台灣的話,我覺得無可迴避。

結果慕尼黑的出版社很歡迎經紀人的建議,也沒有反對我對於該書的構想,表示他們很期待「台灣指南」的稿子。我雖然很高興,但是同時覺得我好像在面臨一個相當巨大的挑戰。在導遊書的性質很難深入政治辯論的侷限下,我如何能夠讓德國讀者了解兩岸關係或台灣認同這樣複雜的問題呢?

我目前已經出版了五部小說,每一本的題材都很不一樣,但是也有一個共同點:其中沒有一個角色代表我。五部小說的故事是我撰寫的,但是撰寫的不是我個人的故事。《台灣使用指南》不一樣,某種程度上這是我目前為止最涉及私人領域的寫作。一開始下筆的時候我立刻發現,為了讓德國讀者了解我的台灣,我必須從我個人的經驗講起,跟讀者分享這個地方在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表態我對台灣的深刻感情。其實那時候我在這裡已經住了十幾年了,我並不是每天自問為什麼我這麼熱愛台灣?我跟這個地方的緊密紐帶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在這種情況之下,撰寫《台灣使用指南》提供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回顧我和台灣的故事、反思我在台灣的經驗、重新確認我在這個地方的歸屬感。

 

還有一件更私人的事:我太太是台灣人,她也是我之所以住在台灣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她在書中常常出現。在第一章裡,我描述我們二○二○年三月去松山區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最後兩章敘述的環島旅行其實是我們的蜜月。說實話,我太太不是特別喜歡我寫到這個,把我們的私人生活變成一本書的題材,這我也了解,但是事實上我對她的愛還有對台灣的愛雖然不是同樣的事,在某種程度上兩者還是分不開。台灣是我第二個家,因為現在是我們兩個人一起生活的家鄉。因此寫《台灣使用指南》的時候,我沒得選,如果要寫真實的故事,那就是一個很私人的故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