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伶專文:我也喜歡看棒球─龍瑛宗、張我軍的第三張臉

2015-09-13 06:20

? 人氣

從日治(據)時代,棒球就是台灣人熱衷的運動,合庫也一直是棒運的推手。(取自合作金庫棒球隊臉書)

從日治(據)時代,棒球就是台灣人熱衷的運動,合庫也一直是棒運的推手。(取自合作金庫棒球隊臉書)

龍瑛宗(1911-1999),本名劉榮宗,日據時期及光復前後台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一九三○年自台灣商工學校畢業後入台灣銀行服務。一九三五年與李耐女士結婚,育有二子一女(文甫、知甫、淑惠)。

一九三七年,以日文創作的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日本《改造》雜誌第九屆懸賞小說佳作獎,一舉登上文壇。一九四二年辭去台灣銀行工作,轉任《台灣日日新報》編輯,專職從事文字工作。同年與張文環、西川滿、濱田隼雄四人同獲「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的台灣地區代表。

一九四九年後,無法適應中文書寫的龍瑛宗重回金融界謀生,擔任合作金庫的行員,直至一九七六年退休。此間創作數量銳減,但仍有數篇日語小說發表。一九八○年首度以中文發表短篇小說〈杜甫在長安〉。此後大量創作以中文書寫的小說、雜文與評論。二○○六年由國家台灣文學館出版八冊《龍瑛宗全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龍瑛宗全家福。(印刻文學提供)
龍瑛宗全家福。(印刻文學提供)

一九四九年,龍瑛宗(本名劉榮宗)從民政廳離職後失業一年多,因生活窘困,長期依賴姊姊接濟也不是辦法,只好向友人求助。東京帝大畢業張冬芳建議向銀行借貸。透過當時合庫常務理事朱昭陽,向合庫借了舊台幣三千萬元(約新台幣750元)後,存入同鄉所開的錢莊;沒想到還未領到第一次利息,錢莊旋即倒閉。於是再訪朱昭陽,說明所借之錢被倒始末,朱也許為補償他,朱知道他在銀行的資歷之後,要他提出履歷,進入合作金庫,當時在履歷表上介紹人為謝東閔先生。六月成為合庫事務員,從銀行退下來(1942年曾辭去台灣銀行工作),歷時七年,經過大風大浪,他又回到銀行,從一個小辦事員做起。七月二十五日任合庫信託部存款課長,月薪二百元,雖是熟悉的銀行業務,但他極怕數錢,有一天信託部副理陳傳標抓著他說,想調他為出納課長,聽到這句話他差點跳起來,從沒數鈔票的經驗,再說那時舊台幣膨脹,大戶開支票動輒千萬元八位數字以上,他已快四十歲,想到要打算盤打到氣呼呼眼花撩亂。心想這是搞文學的下場,心中暗暗苦笑。於是跑去找朱昭陽,告訴他寧可做辦事員,不願當出納課長,朱問他你想做什麼呢?龍答希望在研究室工作,於是改派合庫研究室,職別為辦事員,與李登輝曾短暫為同事,月薪二百元,當時的研究室主任是張我軍先生,這讓他終於間接與五四接軌,當時中文書寫能力最優的當屬張我軍(1902-1955,原名張清榮,板橋人。台灣第一位白話詩人,新文學運動奠基者)與《國語日報》的洪炎秋,他主動想接近張我軍學習中文,張我軍知道後大喜說:「人事當局好有人情味,雪中送炭,派了一個編輯人材。」對於龍來說,接近張我軍,等於接近文學,這幾年算是戰後較平靜的日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