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每次想溝通,最後都會變吵架?心理學家揭「有效溝通」4絕招,超實用、所有人都該會啊

2018-11-13 12:48

? 人氣

後來,在之前會談中率先發言的那位教 師鼓起勇氣,衝著校長說:「你是個大嘴巴!」可見,不受舊習慣束縛,學會區分觀察和評論,並不容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後,教師們終於告訴校長,他在做哪些事時,他們會感到不安。

校長聽後抱怨說:「為什麼從沒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認他有講故事的習慣。然而,他接著就開始說與這個習慣有關的故事!這時,我提醒了他。會談結束時,我們總結了幾個辦法。一旦教師們不想听校長回憶往事,就溫和地提醒他。

盧森堡深知人們一感到不滿,就會立刻作出評論,而且這些評論往往是負面的,對人不對事的,如「懶鬼」、「大嘴巴」、「小氣」等等。

因此,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步驟是「只說觀察」或「只陳述具體行為」,這其實也是為了幫助人們抑制自己評論他人的習性,把注意力集中在發生的具體事情、行為,而不是自身的分析、猜測、貼標籤——前者是中性的,不容易刺激對方的機械性反抗;而後者則很容易產生貶義,容易讓對方產生機械性反抗,哪怕對方意識到自己有錯。

總而言之,不給予評論,只試圖說出「觀察」,這不但能讓雙方都較客觀的聚焦在具體事物上,也能有效避免溝通變成衝突。

2. 說出我的「感受」如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歷許多各種不同的情緒,但在溝通中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我很沮喪、我很焦慮)卻是少見的。

但為什麼要說出自己的感受呢?如果我很憤怒的話,對方難道不能從我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上得知我的感受嗎?

在一次研討班中,一位大學生說,室友將音響的聲音放得很大,他怎麼也睡不著。我詢問他當時的感受,他說:「我覺得在晚上不該這麼大聲。」我提醒他,雖然他用「覺得」這個詞,但他表達的是看法而非感受。

我請他再試著表達感受,這一次,他說:「聲音太大了就會打擾到別人。」我向他解釋,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斬釘截鐵地說:「我沒什麼感受!」

很明顯,他有強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體會不到,更不用說表達它們了。體會和表達感受並不容易。根據我的觀察,對於從事律師、工程師、警察、經理等職業的人來說,尤為困難——表達感受與他們的職業形象相衝突。

有一次,瑞士一家大公司的技術部門找到了我。他們面臨的難題是,其他部門的人不願和他們打交道。其他部門的職員在接受調查時說:「我們不喜歡請教他們。那就像和一堆機器說話。」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我鼓勵技術部門的職員更經常地表達感受。後來,情況有了好轉。

另有一次,我應邀去協助一所醫院的管理層。他們有一個項目需要醫生的支持。可是,不久前,醫生們以17:1否決了那個項目。為了爭取支持,他們準備再次舉行醫生會議。他們期待非暴力溝通能夠促進他們與醫生的溝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