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每次想溝通,最後都會變吵架?心理學家揭「有效溝通」4絕招,超實用、所有人都該會啊

2018-11-13 12:48

? 人氣

其實,丈夫只要直接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這位愛書的妻子一定能夠明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丈夫卻下意識的給出了與事無關的評論,差點釀成衝突。幸好,這位妻子懂得使用非暴力溝通。

當能直接說出需求時,就直接說出需求吧。再多的委婉和評論,都只是在增加溝通中的噪音。

4. 提出明確的「請求」

在一次研討班中,一位女士談道:「我請我先生少花一些時間在工作上。三個星期後,他和我說,他已經報名參加高爾夫球比賽。」

這位女士說出了她不想要什麼一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但沒有說清楚她想要什麼。於是,我們鼓勵她直接說出願望,她想了想,說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個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提出請求看似容易,但其實是需要花心思去琢磨的。皆因我們使用的字眼有時候是很模糊籠統的,像上面的例子,妻子的確提出了請求,而丈夫也遵從了妻子的請求——但那卻不是妻子真正想要的。

有一次,我應邀去協調一些高中生與他們校長的矛盾。這些高中生對校長極為不滿。他們認為他是種族主義者,並準備找機會報復他。一位牧師擔心會出現暴力,就請我去協調矛盾。出於對這位牧師的尊重,他們表示願意與我見面。

一開始,他們就舉例說明為什麼他們認為校長是種族主義者。聽完幾個例子後,我請他們講講他們希望校長具體怎麼做。此時,一位學生不屑地說:「這有什麼用嗎?每一次和他說我們的想法,他總是說『離開這裡!我不需要你們這些人告訴我該做什麼!』」

接著,我向他們了解,他們向校長提出了什麼請求。他們回憶說,他們希望校長不要對學生的長髮說三道四。對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他們說出希望校長做的事,而不是不希望他做的事,他們就較有可能得到積極的回應。

此外,他們還提出,他們希望得到公平的對待。然而,校長的答復是,他對學生十分公平。我評論說,如果他們請求的是具體的行動,而非抽象的「公平對待」,那麼,他們就較有可能得到滿足。

於是,我和學生們一起列出了他們的具體請求,共有38項。其中包括:「我們希望黑人學生代表可以參加校服標準的製定。」「在你提到我們時,我們希望你用『黑人學生』,而不是『你們這些人』。」

第二天,他們向校長提出了書面請求。當晚,他們就在電話中興高采烈地告訴我,校長同意了所有的請求!

我們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就難以了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有一幅卡通畫描述的是一個人掉到了湖里。在湖中掙扎時,他衝著岸上的狗喊道:「快去求助!」

在第二幅畫中,這隻狗躺在精神病醫生的診斷台上。這個故事反映了人們對於幫助的含義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

總結一下,我們談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步驟:

不給予評論,只試圖說出「觀察」
說出我的「感受」如何?
直接說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提出明確的「請求」

這四個步驟構成了一個清晰表達自己的範本:

關於 X 這件事,我的感受是 Y ,我的需求是 Z ,你能否願意 123…… ?

寫到這裡,我不禁思考,其實世上沒有多少人喜歡衝突、爭吵,但為什麼還是會看見各類衝突爭吵頻繁發生?

皆因人們不懂得清晰表達自己的願望,而且時常會以暴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所以,如何提升生活裡的溝通質量?

當你去除了溝通裡的暴力元素,去除溝通裡不必要的指東罵西,然後簡潔單純的把心意表達出來,

你會發現,溝通裡就只剩下了高質量的、令人愉悅的感受。

有關非暴力溝通的科研結果,可以參考這個網站

研究顯示,同理心的強弱與溝通能力的相關係數極高(0.98)——個體的同理心越高,其溝通能力就越高。

但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經常會不經意的陷入競爭心理,因而屏蔽了同理心。因此同理心常常需要被激發、提醒,而這正是非暴力溝通所擅長的。

文/楊大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4THINK(原標題:如何提升生活裡的溝通質量?)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