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挨打才是虐待!專家:這1種虐待最容易被忽略,帶給孩子的傷害難以抹滅

2024-04-20 11:40

? 人氣

人一出生, 就被決定了性別、長幼順序、外表、才能, 這些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這些已經被決定好的東西卻被拿來比較,因而遭受差別待遇,這不是一件很令人委屈又氣憤的事嗎?我不希望自身的慘痛經驗傳給下一代,所以我管教自己的三個孩子時,盡可能不拿他們跟任何人比較,並且時時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讓孩子感到被比較。藉由這個方式,我也間接地安慰了過去的那個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愛自己的練習 精神虐待的四種類型

1.言語暴力

對孩子說髒話、嚴厲指責、人格侮辱、與他人比較、語帶歧視。

範例 「我真後悔生出像你這樣的東西」、「你看看你自己,哪一點比得上弟弟和妹妹?」

2.家庭暴力目擊者、夫妻吵架調節者

在孩子面前暴力相向, 或是父妻吵架後,沒有任何解釋就不管孩子,把孩子當作吵架的籌碼或傳聲筒。

範例 「你去跟爸爸說我要離家出走」、「你跟你爸說,以後你要跟我」、「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都是因為你,我們才天天吵架」。

3.照顧者的過度控制、高壓管教、嘮叨不斷

無視孩子的選擇或需求,強迫他接受父母的意思。

範例 「你一定要當上醫生,知道嗎?」、「不聽爸爸的話就沒有零用錢」、「你想看我死就去做啊」、「不聽父母的話,就馬上給我離開這個家」。

4.照顧者的漠不關心和冷漠態度

父母因為忙碌或家庭問題, 導致孩子得不到應有的。當孩子努力博取父母的肯定與關注卻失敗時, 孩子會感到自身的存在價值被否定,變得無助。

範例 「我很忙,走開!」、「我很不舒服,不要來鬧」。

作者介紹|元貞美

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將傳宗接代和相夫教子視為女性美德的傳統家庭,從小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而未受到重視,個性變得自卑和畏縮。長大之後,以為年紀到了就自然成為賢妻良母,但卻事與願違。

後來在美國修讀藝術治療和心理諮商,育有三個孩子,並開始面對受傷的內在小孩,透過探索內心世界來察覺自己未知的一面。直到年過三十,才終於發掘真正的自我,開始療癒過去的自己。

目前最大的使命和喜悅是幫助兒童克服創傷,並且建立健康的家庭關係。現為美國加州「Child & Family Counseling Group」心理治療師,長期為兒童和家長提供諮商服務,也為韓國僑民提供諮商輔導、家長輔導及心靈課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聯經出版《是家人也是他人:即使是家人,也是另一個獨立的人!如何讓親情不再是負擔?》(原標題:寧可挨打)

責任編輯/游舒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