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挨打才是虐待!專家:這1種虐待最容易被忽略,帶給孩子的傷害難以抹滅

2024-04-20 11:40

? 人氣

孩子與父母形成良好依附關係的關鍵在於「 在家庭中感到自我價值被肯定和接納」,也就是說當孩子感到「自己很不錯」、「值得被愛」,他才會對世界產生好奇心,並願意向外探索。相反地,受虐兒童幾乎沒有被肯定和接納的經驗,他們的自我價值總是遭到照顧者的否定、批評、侮辱,讓他們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差勁的」。如此自我貶低、自我否定的孩子又會極度害怕與施虐者分開, 因為他們相信沒有人會喜歡這麼差勁的自己, 畢竟連親生父母都如此無情了,外面的世界一定更恐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時候祖母常說「女孩子沒用」, 她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觀念以及父母的束手旁觀, 讓我從小自我價值就沒被肯定過。我很痛苦, 總是很努力向父母博取一個本來不需要博取的肯定。這樣的我, 當然也沒辦法相信別人會願意接納我原本的樣子。我對世界的不信任一直持續到成年、結婚、生子, 這種不信任感就像腳鐐一樣牢牢地牽制著我。

比較與差別待遇帶來的負面影響

「妳這丫頭!在家閒閒做什麼?還不快去把哥哥的拖鞋拿去洗?鞋子髒了要主動去洗啊!」祖母成天對我嘮叨個沒完。三個兒子之中她獨愛我父親這個二兒子,想當然她對孫子更是疼得不得了。除了我哥之外,她其實還有很多孫子孫女,但是她最愛的還是我哥,我託他的福受到不平等待遇。祖母很討厭我長得像她的寶貝兒子,我仔細思考過,我會受到無情的指責與差別待遇並不是我的錯,我生為女生、長得像父親,都不是我可以選擇的。而最讓我受傷的是,當祖母嫌棄我、對我差別待遇的時候,從來沒有人站出來阻止她。

既然家裡有一道我永遠翻不過去的高牆, 我的學業表現、長相、才華又很平庸,那麼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當一個「乖女兒」。可是在「乖女兒」的護盾後方,藏在我內心深處的自卑感卻越來越重。我表面上看起來乖巧聽話,但當我面對差別待遇與不合理的對待時,內心則是充滿了對大人和男性的憤恨不平,只是無法表現出來而已。就在我過了青春期,漸漸長大成人,累積在我心中的憤怒與仇恨開始浮出水面,令我慌張不已。

比較和差別待遇會帶來負面影響, 被比較的人變得自卑,受愛戴的人則變得驕傲,而且很快就會感到焦慮。這是因為當一個人不斷感到自己高人一等時,會認為自己比別人特別,容易變得自滿、看輕他人,但是當他發現這個世界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時候,又會立刻陷入焦慮。這也為什麼愛比較的人總是遇弱則強,遇強則弱。

當我開始接觸心理學之後, 我第一個做的就是停止與他人比較。比較是人類的本能,連還不會說話的孩子都知道要選切比較大塊的麵包、看起來比較華麗的玩具。但是我們並不會因為拿得比別人多、比別人好, 就變得比較幸福。幸福,是獲得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想要的東西,所以我決定停止與自己或他人比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