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低,每年卻能賣2、30億美元!為何這項付費閱讀貴到嚇死人,卻沒人盜版、價錢超硬?

2018-09-25 16:05

? 人氣

為什麼在價格如此貴的情況下,這個期刊生意還能持續營運?因為市場上沒有替代品,這些出版公司壟斷了一個最稀缺的資源:聲望。(圖/Abby Chung @Pexels)

為什麼在價格如此貴的情況下,這個期刊生意還能持續營運?因為市場上沒有替代品,這些出版公司壟斷了一個最稀缺的資源:聲望。(圖/Abby Chung @Pexels)

在網路上,付費閱讀作為一個新事物,已經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今天,我們來說說一種規模和利潤都遠遠大於「得到」的付費閱讀——學術期刊。這是一種非常貴的付費閱讀。如果你想從國外一般學術期刊的官網付費下載一篇「正版」的科研論文,你大概要花費三十至五十美元。這麼看論文誰也受不了,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各個科研機構和大學包年訂閱,而這個訂閱費也是非常高的。綜合性大學要訂閱很多學術期刊,可以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聽說,連哈佛大學都開始抱怨現在訂閱費愈來愈貴。

可是你仔細想想,這個情況卻非常奇怪。

聲望沒有替代品

科學家發表論文是沒有稿費的。不但沒有稿費,而且你還要交「版面費」——你占用了人家的版面,就得按論文的頁數交錢,每頁幾百美元。如果你的論文要用到彩色插圖,還要支付彩色圖片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讀者付費閱讀,作者付費發表,那是不是編輯和審稿需要很大費用呢?也不是。審稿是沒有費用的。學術界的審稿工作並不是由編輯部負責的,而是採用「同行評議」的做法,即編輯部負責找到同一領域的科學家來替論文審稿。審稿,是科研工作者作為「科學共同體」的一員的義務,不但沒有報酬,而且還必須保證品質,按時完成。審稿人不但要評判論文的學術價值,而且連拼寫、語法都要檢查。

不但審稿人沒有報酬,就連對論文發表與否有最終決定權的主編們也沒有什麼報酬。在重要學術期刊擔任主編是科研人員學術地位的表現,人們看中的是這個位置的權勢,而工資還是從自己所在的單位拿。

所以,一篇論文從研發、寫作、審稿到最後發表,基本上是科學家們自治的結果。那麼期刊都做了哪些工作呢?他們透過電子郵件往來,把論文和審稿人、主編聯繫起來。他們提供了排版和發行工作,而且現在排版有自動的排版軟體,發行主要靠網際網路。

那麼期刊憑什麼收那麼多錢?我看過一個統計,現在最大的學術期刊公司ElsevierI旗下有上千份期刊,每年的銷售規模能達到二十億至三十億美元,利潤率高達四○%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要知道,普通的雜誌既要養記者、給作者稿費,還要做各種工作,最後的利潤率不到五%。這還是盈利的期刊。

這麼看來,學術期刊簡直是一門最好的生意。

我甚至覺得這門生意在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大部分的學術研究都是政府資助的,國家出錢讓科學家去做研究,做出來的研究結果如果不是出於保密需求,難道不應該讓全體國民免費閱讀嗎?作為納稅人,我們交了稅去資助這些研究,憑什麼我要看論文還得向一個私人公司付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