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心情不好,該怎麼安慰他?心理師揭「悲傷7大迷思」:難過或許永無終止之日

2023-06-21 17:23

? 人氣

許多自助類型的文獻資料也載明,公開表達悲傷情緒和公開表現悲傷的人,比壓抑情緒者健康。由於這項錯誤的假設,使得能真正妥善處理悲傷情緒的人可能會受到影響,以為自己的方式是出了什麼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迷思的危險性,就像五階段模式所產生的迷思一樣:它設定了一個悲傷的方法,亦即一種路線圖,如果我們不遵循圖示行走,就是有問題的,就是在壓抑或否認自己的悲傷,或者甚至更糟的是,可能我們並不像自己認為的那麼喜愛或在乎逝者。

我曾認識一對夫婦,他們的小女兒因白血病過世,妻子每次看到讓她憶起愛女的東西,就經常傷心落淚;先生則是成立一個學術基金會來維持對女兒的記憶,但他從沒掉過一滴眼淚。對此,他妻子感到很揪心,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愛他們的女兒:而先生也很困惑妻子竟然看不出,保存女兒遺留下來的東西,就是具有愛與奉獻的做法。

這種對於應該如何表現個人情緒的期望,可能源自諮商中所謂的「情感偏誤(affectivebias)」。我們在諮商時常會問當事人:「你對那件事有什麼感覺?」這種偏誤在關於男性和談論悲傷的文學中最為明顯。一般認為男性在悲傷中比女性有著更不利的情況,因為女性比較容易接受協助和表達情感。最近有位心理諮商師在一場演講中建議,當悲傷的男性使用「還好」(fine)一詞來回應「你好嗎?」這個問題時,它應該被解讀成「內心所感,從未表達」(feelings inside, never expressed)這幾句話的英文首寫字母縮寫。

事實: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方法面對失去

對於失落感,我們需要面對與處理,但每個人都是以屬於自己的方式來做到這點。對某些人而言,這是漫長、艱鉅和對情緒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有些人則可以快速地處理悲傷,而且這樣做也比較不會心亂如麻。

每個人在處理悲傷,以及經歷、表達和適應失落的方式上也可能不同。你悲傷的方式、如何表現失落,又無論你是用哭泣、崩潰或以堅毅的方式回應,都不是衡量你有多愛逝者的方式。

當然,以公開表達悲傷的方式是一種方法,但其他方式也同樣有效。感性地表達悲傷是種直覺反應。對艾莉西亞來說,處理悲傷的方式包括加入支持性團體,可以在一群互相打氣的家長中哭泣,這些家長也了解她的失落。她可以處理自己複雜的情緒,包括因為失去而產生的愧疚、對上帝的憤怒,以及當死亡終於結束她女兒飽受折磨的最後時日之際她感受到的解脫。她說,當身處充滿同情心的環境中,「人們終會獲得體悟。」

有時,人們則會經歷生理上的悲傷,例如煩躁不安或身體疼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因為悲傷而思考或是去做某些事。這就是鮑伯處理失落的方式。鮑伯擔任機師的兒子在一次訓練任務飛越海洋時失蹤。之後鮑伯便開始研究潮汐類型,他會每天下午駕駛自己的飛機搜尋海面,看能否找到殘骸的蛛絲馬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