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基金績效輸ETF?專家算給你看:超額報酬的機會就只有5%,不管多會操盤

2022-07-26 12:40

? 人氣

如果在風險調整的模型中只使用β值,擁有小型資本公司股票權重很高的投資組合,就有可能會產生α指標。然而,當使用包含公司規模、β值的雙因子模型,則會讓投資組合中的α指標減少或完全消失,將顯示這個雙因子模型比單因子的β值模型有更為準確的量測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規模因素,已被加入研究人員尋求準確檢測經理人能力的新工具。學術界的結論是,當投資組合是由小型資本公司股票組成時,不需要特別能力績效就會比較好。因此,只是因為持有較多小型資本公司股票而績效出色的經理人,不應該被認定為擁有投資天賦。藉由投資小型資本公司的指數型基金,同樣也可以很輕易達成相同的投資組合績效。

延伸閱讀:這檔「存股型」ETF打敗0050!00878投資人數躍升全台第二,它的魅力到底在哪?

2. 價值因素

一個多世紀以來,價值投資一直都是很受歡迎的投資策略。這項策略的作法,包含研究財務資料來決定公司的適當價值,同時投資在看起來具有良好價值的公司。在價值投資領域,約翰.伯爾.威廉斯(John Burr Williams)是早期的先驅者之一,他也是最早根據「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評估股票價格的經濟學家。威廉斯同時還是利用股利支付,記錄現金流量評價方法理論的第一人。他最為人熟知的是1938年出版的《投資價值理論》(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這本書同時是他哈佛大學博士論文的基礎。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也是基本分析的忠誠信仰者,一樣被認為是價值投資最早的先驅者之一。葛拉漢於1928年開始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導他的理論;後來他跟大衛.陶德(David Dodd)合著《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透過這本書改善了一些基本分析的應用。葛拉漢最成功、也最有名的學生是華倫.巴菲特,他是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董事長,也是一位億萬富翁。巴菲特大多把他自己投資上的成就,歸功於葛拉漢。

1970年代末期,學術界開始從廣泛的市場角度去分析價值投資,分離那些在市場上展現可靠基本特性的股票所支付的溢酬。由於這項分析需要挖掘大量數據,計算能力大大增強了這項任務。

桑傑.巴蘇(Sanjoy Basu)在1977年曾經分析了一種概念,這個概念是與β值或規模效應無關的價值因素,可以說明投資組合報酬的差異原因。在無法經由其他風險因素解釋的情況下,他發現本益比(price-earning rations,P/E)與投資組合的報酬之間具有正相關且始終如一的關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