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做一個十年大夢的「三不原則」

2022-05-13 05:50

? 人氣

一直擔任大學教授的李吉仁說:「如果以前問我小學怎麼教,我一點概念也沒有,因為所有的大學老師都不必學教育方法論,只要教專業就好…」。他深入研究後發現,過去二十年,台灣小學學生數降了一半,學校數卻沒有減少,甚至還增加了三十所;五十人以下小校在全台超過五百所,佔所有學校19%,而且散佈在每一個縣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讓新型實驗教育可以透過公辦民營學校方式實踐,然而這些偏鄉學校願不願意、認不認同實驗教育的理念,以及縣市政府、家長和社區意願等各方條件都必須到齊,公辦民營學校才會誕生。

李吉仁指出,偏鄉小校的教育改革之困難,在於老師的穩定性,以及老師有沒有被賦能「對的教育模式」,前者牽涉到現行制度能否讓老師在學校中有所成長,老師的成熟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誠致基金會強調教育過程絕非只有知識的傳授,而是培養孩子從小學習「基本品格」,進而成為他們的習慣,讓孩子能自學成長、一生受用。誠致歸納出七大品格包括:樂觀、熱情、好奇、自制、堅毅、社交智慧和感恩,透過教學過程讓孩子「知」、繼而「行」;在誠致的理念中,孩子的品格力應大於學習力,成為51%品格力、49%學習力和文化力。

此外,偏鄉家庭的社經條件參差不齊,甚至低於一般水平,家庭對於教育的支持功能薄弱,導致孩子雖成長到某個年齡,卻沒有和年齡相當的知識水平,C等程度的孩童比例很高。通常一個班級中的孩童數已經不多了,還分別為不同兩三種等級,因此誠致推動差異化教學,甚至混齡教學,例如一二年級可以混在一起上課,在不同年級的班上讓兩三種不同程度孩童的學習能夠就位。

偏鄉中身心受創孩童的比例也特別高,當孩子在家暴陰影或不當管教的家庭中長大,也會嚴重影響在學校的學習能力,因此需要對孩子的情緒方面特別關注,基金會利用薩提爾(註一)對話模式這樣的社會情緒學習教育來帶領孩子走學習的道路。

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在合歡山圍圈教學。(致誠教育基金會提供)
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在合歡山圍圈教學。(致誠教育基金會提供)

公辦民營學校 屢見基層教育熱血場景

李吉仁不諱言,光是差異化教學、品格力和社會情緒學習這三項,老師自己就要花好幾年學習;由於誠致基金會體系之下公辦民營學校的老師都要學,一起學習成為彼此支持的力量、且能彼此觀摩教學方式。只要是好老師、願意改變的老師,誠致就透過公辦民營學校讓這些老師留下來,即使是代理老師,也想辦法讓他們能取得正式教師資格,或跟當地政府單位協調,延長聘約。

「老師穩定,老師才能成長;老師成長,孩子才會成長」李吉仁說。

2021年,誠致經營的六所公辦民營學校,佔全台十三四所公辦民營學校的一半,這些小校都位於困難偏遠地區,通常在接手時,學校都只有三十個,或三四十個出頭學生而已;雲林的一所小校在公辦民營四五年後,因為家長認同誠致的教育方式讓更多家長把孩子帶來,如今已成長為一百三十個孩子的學校,每個年級從僅有一個班變為兩個班,老師團隊也隨之長大。甚至產生了一位年輕的校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