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7年育種,新品種桂丁雞端上總統餐桌!這30年老公司,轉型研發雞肉界的和牛

2022-02-08 14:10

? 人氣

身為家中長子,鄧學凱原本在Nike代工大廠豐泰公司福州廠擔任副總。2003年返鄉接棒時所面對的情況就是這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還沒有回公司之前,我認為這行沒前途,也不是很想接,擴廠以後不賺錢,反而沒有選擇,」鄧學凱說,回來之後,很快發現凱馨並非完全沒優勢。包括第一家政府認定的有色雞專業屠宰場,所有的東西都是電宰業界標竿;在很多大型客戶心中的企業形象與信任度很高。就連一般傳統產業最不重視的環保設施,也爭取到農委會5,000萬到6,000萬的補助款,擴充建立完整的事業廢棄物處理廠,解決了畜牧產業的汙染問題。整體盤點,「體質上並不算不好,才覺得應該還有機會做起來。」

「剛回來我什麼都不懂,先到電宰廠待了半年,才知道工廠成立這麼久,竟然根本沒有SOP!」鄧學凱說,當時的主管都是長輩兼股東,很難扭轉他們的觀念。

短期內無法進行內部組織調整,鄧學凱改從外部通路開始。有色雞在過去經常是賣全雞,在家庭拜拜時使用,但他觀察到社會型態轉變,小家庭增多,全雞根本吃不完,於是師法日本,推出小包裝的分切土雞肉。

向日本取經,推出小包裝分切肉打品牌

從電宰轉成分切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因為土雞每隻大小不一,分切需要人工,過去不太有人敢輕易嘗試,「雞肉的成本比全雞高一倍,同業都在等著看我們倒!」鄧學凱不諱言,最慘的時候甚至曾考慮去借高利貸。因為不只有償債的壓力,當時大環境對鄧學凱也極不友善:2003年剛回台先遇到SARS,2004年禽流感緊接而來,養雞業幾乎無一倖免。

「但之後就是機會了,」鄧學凱說,因為冷凍輸出日本符合標準,生意慢慢穩定;而分切土雞肉正好趕上2005年的在地農特產風潮,首先是愛買同意凱馨生鮮雞肉上架,市場反應大好,隔年大潤發等其他量販超市通路也主動找上門。

分切肉成本高,也應該創造出更高價值。當時,超市和量販店的雞肉,都是以保鮮膜封包上架,並沒有打上品牌,曾任職代工鞋廠的鄧學凱,深知「代工賺不贏品牌」的道理,堅持推出印有「凱馨」字樣的包裝,品牌路正式啟動。

對於品牌,鄧學凱想得深也做得多,「我們做品牌,是為了最後一環跟消費者接觸,」有接觸才能瞭解市場真正的樣貌與變動趨勢;特別是生鮮食物,不只要讓消費者認識,更要得到「信任」。所以,他們沒有花太久時間就發現,信用的來源主要建立在餐廳而不是超市,「超市創造的是營收跟利潤,可是餐廳創造我們的名氣和可信度,」鄧學凱說,這也成為凱馨的品牌策略。

從品牌往品種移動,打造雞肉界「和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