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冷戰」恐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美知名學者:關鍵在中共征服台灣、消滅民主的野心

2020-10-27 12:27

? 人氣

不僅如此,川普政府比近年任何一屆美國政府更公開支持臺灣政府。不只川普,我們同樣有理由預期拜登政府將繼續執行這項政策。若拜登贏得總統大位,很可能出任國防部長的蜜雪兒.佛洛諾伊(Michelle Flournoy)便曾在今年三月的訪談中表示:美國「必須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以不對稱的方式思考我們該如何加強嚇阻。要麼用『抵制性嚇阻』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侵略,要麼就得提高中國武力犯臺的成本,讓他們得冒失去所珍視東西(例如海軍艦隊)的風險。他們才會懂得三思而後行,說聲:『好吧,也許我們不想今天入侵臺灣』」。中國國營媒體如今正公開討論這種入侵的可能性。如果有什麼事能將第二次冷戰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那就是中國共產黨征服臺灣並消滅其民主的野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是一場災難。但我曾在別處主張,一場「純粹的」冷戰不只無法避免,同時還有可取之處。因為這能讓美國不敢再自得意滿,轉而更認真努力不讓中國在人工智慧、量子電腦與其他重要戰略科技上超越美國。但我這項「我們應該學會停止煩惱並愛上新冷戰」的觀點,卻遭到大力抵制。Google前董事長艾瑞克.史密特(Eric Schmidt)主張,應該建立一套「競合」(coopetition)模式,讓中、美兩國導向「競爭性合作關係」(rivalry-partnership)。在這個模式中,美國與中國將以三星與蘋果行之有年的方式,既競爭又合作。哈佛大學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呼應這樣的想法,他認為肺炎疫情大流行已經使美國「不可能清楚辨別中國到底是敵還是友。競爭性合作關係聽起來可能很複雜,但人生本來就很複雜」。

他們的主張聽起來都很合理。但他們忘了一件事:中國共產黨不是三星。今天支持「競爭性合作關係」的人,就像前一場冷戰抱持鴿派立場的學術圈一樣(特別是一九六八年後),忽略了中國人對「亦敵亦友」(frenemies)的關係可能並不感興趣。中國人很清楚這是一場冷戰,因為這場冷戰是由他們先開始的。當我去年首次在會議上公開談論新冷戰時,我很訝異竟沒有中國代表反駁我。我在九月問他們其中一人(一位掌管重要國際機構的中國人)為何沒人反駁我。「因為我同意你!」他笑著回答。作為北京清華大學的客座教授,我親眼目睹了中國在習近平統治下的意識形態轉變。研究諸如文革等禁忌主題的學者,紛紛受到調查或面臨更糟的災難。而對西方採取好鬥立場的人則步步高升。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閻學通最近論稱,新冷戰將會是一場純粹的科技競賽,而沒有上一場冷戰的代理人戰爭與核戰邊緣政策(nuclear brinkmanship)。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文化縱橫》的訪談中(四月二十八日出刊)同樣坦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其實已經形成了『新型冷戰』的局面,」他說,「有兩個原因。首先是西方政客甩鍋的需要(指誰該對疫情大流行負責)。」「其次,」他補充說,「現在西方想把這個問題變成一個制度問題,他們說中國能(在湖北省)做到這麼嚴厲的防控措施,是因為你是一個非民主的社會,所以有這麼大的權力與能力去做這件事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