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感情好不好,其實和父親很有關係!心理師:父母、女兒是永遠解不開的「三角關係」

2020-10-12 15:10

? 人氣

焦慮型依附關係 

如果媽媽本身處在家庭關係或經濟或社會文化的失落或壓力中,情緒很不穩定,常感到焦慮不安,當孩子表達需求,心情平穩時可以及時給予回應,有時心情低潮或焦慮不安時,則會忽略不理孩子的需求,孩子想和她說話或和她玩玩,媽媽會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聞,孩子就會很傷心,感覺被遺棄不理了。

面對不一致的母親,孩子無法確定媽媽是否愛自己,為了得到媽媽的愛,會盡量滿足媽媽的期望,照顧媽媽的情緒,漸漸放棄自己的情緒與需求,認為自己只要表現夠好,媽媽就會一致性地愛我。但媽媽的情緒起伏,讓孩子常常會覺得媽媽對自己不滿意,只要媽媽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就認為媽媽對自己生氣,自己不被喜歡了,不被在意了,不重要了,要被遺棄不理了,感覺很恐懼害怕,很沒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就容易養成察言觀色與心思敏感的習慣,常感到焦慮與恐懼,和人相處常常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不知不覺潛意識習慣自我保護,與他人互動時會用忽冷忽熱的態度試探對方的反應,只要感到一絲不對勁就會突然遠離,以防自己受傷,寧可先遺棄別人也不要被遺棄。或是在關係中因為不確定對方是否足夠喜歡自己,深怕對方會突然拋棄自己,會配合滿足對方的期望與需求,同時也需要對方時時刻刻回應他,只要一次兩次沒回應,就會很焦慮恐懼認為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麽,讓對方不要他了,更緊張地一直猛追對方要求立馬回應,如果還是沒回應就會情緒爆發,對方也會受不了而想避開,彼此陷入追與逃的關係循環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逃避型依附關係 

如果母親面臨家庭關係或經濟或社會文化的情緒壓力中,或是對人生以及婚姻與母親角色的疑惑時,覺得如果沒有這個孩子就可以追求自己的人生,因此在孩子表達需求時,常覺得孩子找自己麻煩。例如說孩子肚子餓、尿布溼、跌倒或想撒嬌的時候去找媽媽,媽媽總是一臉不耐煩表達著「別來煩我,走開!」,或是沒表情地拒絕而忽略不理。

孩子無法從媽媽身上得到善意的回應,也無法獲得足夠的愛與關懷,想要靠近卻被推開,久而久之便放棄向媽媽提出自己的需求,就會自己照顧自己,遇到困難、委屈時也選擇自己解決,壓抑著情緒。

孩子對母女關係的解讀是「我不夠好,所以媽媽不理我。」,所以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又怕被他人冷漠以對,通常不會主動靠近他人,因為害怕朋友會和媽媽一樣漠視自己的需求,往往不會對朋友講心事,內心常感到孤單、空虛。遇到生活或工作困難時,超級自立自強也不願開口向他人求救,有情感需求也不敢提出,因為更難受的是被拒絕被忽略不理之痛苦,讓自己可以不依靠別人,讓自己一個人可以活得更好,成為他的人生箴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