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努力,就是無法不分心?早在17世紀,醫師就發現一群令人費解的年幼學生…

2017-05-15 08:20

? 人氣

儘管從驚恐的媒體報導中看來似乎如此,但ADD並不是新的疾病,早在十七世紀,擁有醫學背景的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就曾經描述一群令人費解的年幼學生「不管怎麼努力,就是無法教自己不分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翻開歷史,符合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過動和衝動症狀的人物例子相當多,美國總統林肯的第四個兒子泰德就是其中之一。泰德的問題是過動、容易衝動(在追哥哥玩時跑進總統辦公室)、注意力不集中,且伴隨學習障礙。

他的母親瑪莉.塔德.林肯(Mary Todd Lincoln)曾經接連聘請許多家教到白宮來,但他們全都辭職了,理由是泰德實在太難教。有人猜想林肯夫人自己會不會也是ADD患者,因為她同樣有難以克制衝動的問題,她曾多次超支白宮預算,讓林肯總統在政壇上顏面無光。還有一次,林肯總統在校閱軍隊時,一位年輕的上尉妻子吸引了他的注意,結果林肯夫人一發現自己的丈夫在看別的女人,立刻當眾對他大吼大叫。

即使在醫學文獻裡,ADD也不是新名詞,第一章提到的小兒科醫師喬治.史提爾,就曾在上個世紀初描述一群孩子缺乏注意力、過動、容易衝動,遺憾的是,他把這些問題歸結為「道德缺陷」。

一九一八年,全球爆發流感疫情,許多孩童感染了病毒性腦炎及腦膜炎,在倖存下來的病患中,很多都出現今日醫界公認的典型ADD症狀。

一九三○年代,醫界用「輕微腦傷」(minimal brain damage)一詞來描述這類孩童,到了一九六○年代,由於在他們身上並沒有發現解剖異常,因此這個名詞被改為「輕微腦功能失調」(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

無論名稱是什麼,自從一九五二年第一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裡面詳列各種精神失調的臨床診斷標準)問世以後,ADD就一直被列為精神疾病用語,雖然每版DSM所用的名稱不盡相同,但ADD的主要症狀都明列其中。

2
了解ADD是甚麼,對於家庭會有所幫助的。(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注意力缺失症的主要症狀

ADD患者通常會表現出一些主要症狀,包括無法專注於例行性事務、容易分心、缺乏組織力(空間及時間)、做事有頭無尾、自我監督能力欠佳。這些症狀必須從兒童期就開始,並持續出現一段時間才算成立—儘管它們通常要等到孩子被要求專心或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顯現。

無法專注於規律、例行性事務

注意力不持久是ADD的最大特徵這類患者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他們的心思很容易飄到其他事物上,而非想著如何完成眼前的任務。

儘管如此,這個疾病經常能騙過資淺醫師的一點是,ADD患者並不是對每件事都不專心,很多時候他們可以毫無困難把注意力放在新奇、刺激、有趣或恐怖的事物上,因為這些事物能誘發足夠的內在刺激(腎上腺素),啟動提升ADD患者注意力的腦部運作機制。在被問到注意力的持久度時,ADD患者通常都會說他們「沒什麼問題」,但也會立刻補上一句「假如我很感興趣的話」,而這才是答案的關鍵,ADD患者需要腎上腺素來保持專注。

在一項研究報告裡,研究人員從ADD孩童的尿液樣本中發現他們有腎上腺素分泌不足的傾向(腎上腺素是一種跟壓力和興奮感息息相關的荷爾蒙)。我經常把「注意力缺失症」想成「腎上腺素缺失症」,因為這類患者只要遇到刺激有趣的事就能集中注意力,反之則否。以我兒子為例,他是沒有過動症狀的第二型ADD患者(渙散型),經常得花四小時完成半小時的作業,老是分心做其他事,但如果你給他一本汽車音響雜誌,他會從頭到尾馬上讀完,而且每個小細節都記得一清二楚。

無法專注於規律、例行性的日常事務,例如回家作業、家事或文書工作,是ADD患者始終擺脫不掉的困擾,他們難以忍受枯燥乏味的事物,但這並非出於自願,如同我們在後面即將看到的,他們需要刺激、有趣的事物來啟動不夠活躍的大腦。

注意力模式是診斷ADD時的重要依據,習慣性否認自己有注意力問題(因為他們能夠專注於感興趣的事物)是患者接受診斷或治療的最大阻礙,因此我看診時一定會詢問患者在處理規律、例行性日常事務時的專注程度,也會向與患者熟識的人求證,有道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父母、手足、配偶和朋友通常會立刻反映患者的注意力缺陷,即使當事人完全否認自己有問題。

除了向親友和患者本身詢問臨床病史,我們診所也會用「克氏持續度表現測驗」(Conner's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Test,簡稱CPT)來測量患者的注意力,以便做出正確的診斷。

「克氏持續度表現測驗」是一項測試注意力、警覺力、反應時間及衝動控制的十五分鐘電腦化測驗。在螢幕上,受試者會看到間隔一秒、兩秒及四秒出現的英文字母,每當有字母出現,就按一下空白鍵,如果出現的是字母X,受試者不必按空白鍵,任由它閃過去即可。

通常ADD患者的反應時間都很不穩定(字母間隔一秒出現時反應較快,字母間隔兩秒或四秒出現時反應較慢),而且會對字母X衝動按下空白鍵,很多ADD患者都無法順利通過這項測驗。

1
你注意過家中小孩的反應嗎?(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容易分心:前額葉皮質區活動過度低落

容易分心跟注意力短暫不一樣,指的不是無法維持注意力,而是對環境過度敏感。我們大多數人都能摒除不必要的環境刺激,例如街上的車聲、冷暖氣機的運轉聲、自助餐廳的香味、從教室窗口飛過去的小鳥,甚至衣服碰觸到自己皮膚的感覺,但患有ADD的人通常對感官訊息極為敏感,很難忽略環境中的景象和聲響—存在於我們周遭的感官雜訊,這種容易分心的傾向很可能來自ADD的潛在機制,也就是大腦前額葉皮質區的活動低落。

前額葉皮質區有許多通令其他腦部區域保持冷靜的抑制細胞,基本上它會把抑制訊號傳送到頂葉(感覺皮質區),讓我們不至於對周遭事物過度敏感,然而如果前額葉皮質區不夠活躍,頂葉就會不斷釋出刺激訊號轟炸我們。

另一方面,前額葉皮質區也會將抑制訊號傳送給位於大腦邊緣系統的情緒中樞,但如果它沒有這麼做,我們很容易就會被內在念頭及感受分散注意力。

舉例來說,很多病人告訴我他們經常會被身上的衣服搞得很不舒服,大多數人卻不會對此有感覺,除非刻意去注意。當你刻意去注意你腳上的鞋子時,你可以輕易感覺到它們,但由於你沒有必要這麼做,大腦自然會摒除這個不相關的感覺。

對ADD患者來說,情況卻不是如此,像我女兒患有第三型ADD(注意力過度集中),就常常因為襪子縫線沒對齊而反覆脫下ADD患者也有剪衣領標籤的習慣,我記得我的前妻(也被診斷出患有ADD)在婚禮結束搬進我的公寓後,就偷偷把我所有襯衫領口的標籤全都剪了。

我問她為何要這樣做,她說她討厭標籤摩擦皮膚的感覺,所以都會把自己衣領上的標籤剪掉,她還以為這麼做會讓我很高興。很多ADD患者不喜歡被別人碰觸或者被別人以「錯誤」的方式碰觸,因此他們也經常有視覺敏感的問題,儘管表面上看來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很多時候視覺訊息接收過多也會為他們製造麻煩。

例如,開車時需要專心看路,但ADD患者通常會看到周遭的其他事物,在視覺上接收過多的刺激;讀書也需要摒除多餘的視覺刺激,只可惜ADD患者沒辦法做到,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許多ADD患者對周遭的聲音相當敏感,尤其是別人嚼東西的聲音,我有好幾個年輕病人就是因為覺得同學太吵而不願意上學,我也曾經為一位受刑人評估症狀,他跟我說獄友下棋時拖動棋子的聲音,常常讓他抓狂到想要殺人。

有些病人告訴我他們需要用白噪音(例如電扇的運轉聲)來隔離環境中的其他聲響,我前妻以前就必須開著電扇睡覺,才不會聽見屋裡的其他聲音—無論外面是攝氏二十度還是零下二度,而我則必須蒙著被子睡覺,以便抵擋電扇的噪音和冷風。

味覺敏感是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很多ADD患者只愛吃某種口味或口感的食物,以至於他們的父母常常抱怨不曉得該怎麼做,我有個病人就曾經長達兩年只吃包了香蕉和花生醬的墨西哥捲餅。

3
ADD患者的生活通常也缺乏組織性,他們沒有長遠的目標,經常過一天算一天,只求度過一個又一個危機或難題。(翻攝自Youtube

缺乏組織力(空間及時間)

ADD另一個常見症狀是組織力欠佳,明確來說,是無法妥善安排空間、時間、計畫或長期目標。

空間安排困難是ADD孩童從小就會出現的常見特徵,他們的房間、衣櫃、書桌、抽屜或書包經常是一團亂,你會看到他們把做了一半的事擱在一旁,或者人走到哪兒,東西就掉到哪兒。

我經常跟我兒子說,他的房間完全遵守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定律:從有秩序狀態走向無秩序狀態,簡直可以說是「超熵」(hyperentropy)的具體展現。

我經常星期天下午才幫他整理好房間,到了晚上就又全部走樣。他讀三年級時,有天我去參加學校日,他們班每個人的桌子都排得整整齊齊的—除了一個人的以外,那張桌子不只歪向一邊,還有紙張從抽屜裡爆出來,我的心情沉到了谷底,我知道那是我兒子安東的座位,等我掀開桌板,他的名字立刻映入眼簾。

這種毫無組織的狀況也常令主管、老師、子女和伴侶頭痛不已,我曾經收到好幾封ADD患者妻子的來信,「他都跟你說他很有條理,」她們寫道,「但我信裡附上一張他辦公室(或檔案櫃、衣櫃、車庫)的照片,你認為如何?」那些照片清楚呈現了被東西塞得滿滿的雜亂空間。

患有第三型ADD的人通常表面上看起來很有條理,他們衣著得體,某部分的生活空間也可能相當有秩序,比方說他們可能會要求客廳保持得很整齊,但如果你打開他們的衣櫃或抽屜,就會發現裡面亂到極點。

同樣的,時間管理也是經常困擾ADD患者的問題,他們有遲到的習慣,且難以預測要花多久才能把事情做完,他們經常會答應做許多事情,卻沒有意識到時間是否足夠。

這種習慣性拖延為許多ADD患者帶來不少麻煩,例如他們會因為經常遲到而被公司開除,很多病人的伴侶就告訴我,他們後來都必須撒謊才能及時赴約。

「如果我告訴她我們中午就得出門,她肯定會拖到十二點半或一點才準備好,這真的會讓我抓狂!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壓力太大,我都會告訴她我們必須在十一點出門,到目前為止她還沒有識破我的詭計。」

ADD患者通常不會按部就班做事情,因此也大幅增加了執行時間。我有個病人原本打算利用周末好好整理車庫,他在星期五晚上就把車庫裡的一半東西清到車道上,後來卻開始整理車庫裡的箱子,結果三個星期後,鄰居跟他抱怨車道上的成堆雜物。

有個來找我治療的大學生,對於自己寫報告要花很多時間感到困擾,當我請他交代整個報告的製作流程,我清楚看到這件事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他完全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毫無組織及架構可言。

此外,ADD患者的生活通常也缺乏組織性,他們沒有長遠的目標,經常過一天算一天,只求度過一個又一個危機或難題。

作者|國際知名腦行為問題暨ADD專家—丹尼爾.亞曼醫師

臨床神經科學家、國際知名腦部造影權威、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傑出會士、加州紐波特灘亞曼診所創辦人暨所長。此外,亞曼醫師尤專精於ADD領域,他不僅是國際知名的腦—行為問題暨ADD專家,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ADD腦部造影資料庫,也是將腦部造影技術應用於臨床診斷的先驅,更是數個ADD孩子的父親。

亞曼醫師在華盛頓的華特.里德陸軍醫學中心接受精神科醫師訓練,後來到夏威夷的檀香山接受兒童精神科醫師訓練。他曾經榮獲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美國陸軍以及巴爾的摩華盛頓心理分析中心(Baltimore-D.C. Institute for Psychoanalysis)所頒發的研究及論文獎。

亞曼醫生至今已出版了二十四本書、多篇專業性與通俗性的文章,以及數套有聲及影音產品,包括《一生都受用的大腦救命手冊》(Change Your Brain, Change Your Life)《維修靈魂的硬體》(1999,紐約時報暢銷書)、《從0到99歲腦的奇蹟:大腦使用手冊》(2008,紐約時報暢銷書)、《補腦全書:人人都要懂的腦袋保養術》(2005,亞馬遜年度選書)、《大腦改造身材、打造健康》等;他也是《精神醫學百科全書》中功能性腦部造影章節的共同撰寫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野人出版《注意!你可能患了注意力缺失症!全新策略療癒六型ADD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