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後第一件事,竟是向別人道歉!留學生揭日本3大民族性,外國人真的超難理解

2020-05-11 17:53

? 人氣

東京地鐵一隅。(美聯社)

東京地鐵一隅。(美聯社)

如果要你形容日本人的性格,你是不是馬上就想到個性拘謹、有禮貌、做事態度一絲不苟之類的特質?關於日本人有禮貌這件事,台灣人應該多少都有聽過,幾乎已經成為刻板印象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在尚未去日本留學前,原本以為所謂的「有禮貌」,大概就是看到人都會點頭打招呼之類的,但等真正開始在日本生活後,才慢慢發現,日本人的「禮貌」,絕不只是點頭打招呼而已,有時幾乎已經做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了。以下就簡單舉出,筆者在日本生活時,透過觀察日本人的日常習慣,所歸納出的3種日本人的民族性。

跌倒後第一件事,竟是向別人道歉!

想體驗日本人的禮貌,不用特別去交日本朋友,只要走在日本的街頭就可以感受到了。

當你走在人行道,對方要從你後方超前,或是從你對向迎面過來、而你選擇讓道時,9成以上日本人都會在與你擦肩而過的同時先低頭示意感謝,然後才通過。另外,在日本當行人,當駕駛看到有人要過馬路時,也會立刻停車禮讓,有時就算筆者示意要讓車子先過,駕駛還是會堅持,要我先過去他才發動。

另外,剛剛提到日本人有禮貌到令人毛骨悚然,是有一次筆者晚上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的體驗。那天筆者看到在距離2公尺左右的地方,有位日本上班族正要過馬路,當他通過斑馬線時,突然一個踉蹌,整個人跌坐在地上,這時他爬起來的第一句話,不是說好痛、也不是罵髒話,而是連忙說:「すみません(不好意思)」,即使當時身旁一個人也沒有

自己不小心跌了一跤、且四下無人,他竟然先說「すみません」、對造成別人困擾感到不好意思,這讓要過馬路的筆者頓時感到超級不可思議。之後問了其他日本同學,他們卻很淡定的點頭說,「ええ、まあ確かに。これは日本人の国民性だよ!(恩,這個嘛……的確是。這是日本人的民族性喔!)」

就是不說清楚!講話一定要「曖昧」的日本人

想學好一種語言,我們一定都會去特別加強文法、單字與聽力、會話,不過如果想學好日語,可能有個潛規則比這些都重要,那就是了解日本人的「曖昧」

曖昧,是日語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它不只影響日本人的說話方式,更影響日本人的民族性。若無法了解日語中曖昧的表現形式,就不能說自己真正學會了日語、看懂了日本人的行為做法。其實,探討日本人曖昧表現的研究非常多,市面上也有很多書籍在探討,像是露絲潘乃德《菊花與劍》、大江健三郎《あいまいな日本の私》、川端康成《美しい日本の私》等。

關於日本人的「曖昧」,筆者個人有個值得分享的經歷。在日本上聽力會話課時,每次上課都會練習各種對話情境,裡面的內容常常會牽涉到邀約或請求等,這時就會發現,在拒絕他人的範例文中,你只會看見以下這些:

「ちょっと最近忙しくて、今回はちょっと…。(最近有點忙,這次有點…)」

「お誘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検討させてください。(謝謝你的邀請,讓我考慮一下。)」

或是「めっちゃ嬉しい!私XXX大好きだから食べに行きたーい。でもごめんなさい、一緒に食べに行きたいけど、その日予定入ちゃってていけないんです。(好開心!我最喜歡XXX了,想去吃。但是,抱歉,雖然想一起去吃,但是那天已經有事情了,沒辦法去。)」

這類不明確說「NO」,一定得讓對方自己揣測的回答方式;或是明明一開始表現很有興趣,但下一句馬上轉成不能去的對話,會讓台灣人不明所以,但卻是日本人的日常,也是不能有話直說的「曖昧」文化。

因為每次範例的對話內容都很曖昧,所以有天,班上一位來自歐美的同學舉手問了老師,為何日本人不明確說「NO」。老師只能苦笑說,不是日本人絕對不說「NO」,而是傳達時避開直接說「NO」是日本人的老規矩,目的是不想讓對方留下壞印象。

在日本,不會「讀空氣」是大忌

在日本社會中,為了與周圍的人「協調」,人們必須練就「讀空氣」的本領。如果做出了不合宜的行為,或是應該做出這樣的反應,但你沒表現出來的話,可是會被日本人說「KY,(KY就是指空気が読めない,不會讀空氣)」的,翻成中文就是「白目」

「讀空氣」可說是日本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性,去年還有一部著名的日劇:「凪的新生活」也是在探討讀空氣這件事。這裡所說的讀空氣,不是說日本人真的看得懂空氣,而是能藉由判斷周圍的氣氛,而給予適當的反應。讀空氣,一方面算是一種顧及他人心情的表現,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現出日本民族性中的集團主義。筆者之前曾訪問過在日本開素食餐廳的台日混血老闆娘,她也曾在訪談中提到,每次公司聚餐時,她不敢去提自己是素食者的事,就是怕自己的表現「不會讀空氣」而麻煩到他人

筆者本身的經歷是,每次跟日本人討論報告,或是要去哪裡玩時,通常A、B兩方案,群組裡只要多數人選擇A方案的話,幾乎沒有人會再說B方案了,但筆者當時就很白目,提了B方案的事,結果一起討論的另外兩位同學,彼此看了一下,當下明顯感受到一股尷尬的氣氛,最後只好自嘲解圍。

那麼,如果真的不是很贊同大家提的方案時,該怎麼辦呢?筆者最後發現,如果日本人遇到這種情況時,通常會先配合而不表現出不願意,之後等回去或日子即將到來時,再用上述那種「尊重+「抱歉」+「感興趣」的曖昧方式,傳訊息跟你說,他不能去了。

在日本,路上的行車都會禮讓行人、便利商店的店員永遠會笑著跟你說謝謝、就連路人跌倒時爬起來的第一句話,也是說:「すみません」等等,雖然都是一些芝麻小事,卻讓人覺得這地方的人很能互相尊重、人跟人之間保持著舒適的距離。

下次若有機會到日本玩,可以觀察日本人說話的眉角,試著練練「讀空氣」的本事,你會發現,日本人這點真的和台灣很不一樣!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毅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