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奧運真的對觀光有幫助嗎?數據看真相:風光一時的國際賽事過後,只剩詛咒!

2016-08-10 14:50

? 人氣

在2010世界杯的10座球場中,有5座是新蓋的,5座是重新整修的。其中一座新球場蓋在波羅克旺,位於現有的彼得堡球場東邊。本來只要把彼得堡球場做整修就可以用了,但國際足總不滿意,於是最後決定蓋一座新的彼得莫卡巴球場。莫卡巴球場可容納41733名觀眾,但很少有職業足球隊或橄欖球隊使用。另一座新的旁貝拉球場蓋在內爾斯布魯特,可容納40929名觀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座球場在興建期間共發生5波大罷工。在最後一波罷工之後,所有工人都被解雇,由下包商來完工。貪腐事件層出不窮,其中還涉及3件謀殺案,許多人都受到死亡威脅。旁貝拉球也很少使用,它和莫卡巴球場一樣都面臨拆除以節省維護經費的命運。開普敦的綠角球場每年維護費高達620萬美元。曼德拉海灣球場每年維護費更達到870萬美元,到現在還在找不到承租者。

國際足總編了一本420頁的手冊來介紹這些球場,宣稱這些球場「對社區提供了各方面的好處」,提昇了社區的榮耀感。但太多例子顯示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國際足總的高官不是刻意無知,就是不想讓事實妨礙他們的公關宣傳。這本手冊沒有提到長期成本要如何打平,也沒有告訴我們要如何避免製造出「白色大象」。

如果連足球場都找不到球隊長期進駐,那平常更少用到的室內自行車賽場、划船賽場、海灘排球場、競速溜冰場、雪橇跑道等,就更難找到人接手了。沒人使用的、閒置的、拆除的場館有一大串,在第5章和第6章還會更仔細的談到。

長期債務和機會成本

瘋狂的派對一定會留下一大堆醉漢,奧運和世界杯也一定會留下一大堆債務。政府借錢熱熱閙閙辦比賽,留下的就是要還上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債務。

《紐約時報》這樣評論溫哥華冬奧留下的龐大債務:

奧運給這個58萬人口的城市所留下的,就是將近10億美元的選手村開發貸款。因為這筆債,溫哥華和英屬哥倫比亞省的教育、醫療和文化預算都已開始減少。

巴西的經濟發展急需的是輕軌、地鐵、城際鐵路運輸、公路、橋樑、港口和機場,但巴西政府投注在基礎建設上只有GDP的1.5%,而全球平均是3.8%。巴西落後的基礎建設使企業在國際上難有競爭力。例如,巴西種黃豆的農民要把產品運到港口,光是運費就得花掉產品價格的4分之1,而美國愛荷華州的農民卻只要花9美分。

幾百億美元的債務無法用來投資基礎建設,無法用在醫療、教育和環保。要償債,不是要削減公共支出,就是要加稅。從經濟學來說,這種債務唯一的正當理由是對主辦國的長期發展有正面作用。辦派對很歡樂,但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卻是一件更為複雜的事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八旗文化《奧運的詛咒:奧運、世足等全球運動賽會如何危害主辦城市的觀光、經濟與長期發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